梧桐细雨文学网-中国纯文学经典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散文频道 > 随笔小记 > 不看,奈若何?

不看,奈若何?

 

作者:褦襶子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1-08-05 阅读:
摘要:最近写了一篇《班主任工作大忌》,其中第一大忌,笔者就阐述了“看班”的弊端。可是在“班主任之友”网站有位网友,对此提出

最近写了一篇《班主任工作大忌》,其中第一大忌,笔者就阐述了“看班”的弊端。可是在“班主任之友”网站有位网友,对此提出异议:“对于您的提法,我觉得部分都很赞同。但是您说“看”是大忌,我想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如果一个班级您不去看就会乱套了,您说需不需要看啊!所以我觉得不看是有条件而言”,笔者阅后,回复:“如果阁下有兴趣,可以看看鄙人的教育系列文章。你的问题,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得清楚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地回答你,看班,绝对不需要。是班主任工作一大误区。本人带班二十来年,长期带普通校最差的班,而且还同时带两三个班,我从不去看,班级也没有乱了套。反而是越是没有班主任在的时候,班级越是秩序井然。这在于班主任的诱导。不看就乱,也是班主任诱导的结果,只不过是客观的负面诱导!除非你想让学生永远离不开班主任这根拐棍。这是害学生,不是功劳反而是罪过”。

《班主任工作大忌》一文发在几家网站。渐渐发现,持这种观点还不是个别现象。有的网友通过站内短信、QQ等联系方式也表达出异议。所以才有此文,与国内的基础教育中的班主任同仁们商榷“看班”问题。

看班,初始会有一定的效果。可是却埋下巨大的隐患。班主任渐渐成为学生的拐棍,学生只有看到班主任时,才能遵守学校纪律。在班主任长期客观“高压”下,学生的活泼的本性被压抑,一旦班主任离开,学生长期积压的本性便被释放出来,一发不可收拾。这个时候,哪位老师要是试图阻止学生发泄,就一定成为学生们的“公敌”。

看,是幼儿园的管理方式。班级管理,离不开信息反馈,可是反馈信息,不是为了头痛医头,脚疼医脚。那样的结果会按下葫芦起来瓢。此举传递给学生的心理暗示就是“阻止”,学生们不知道其行为为什么被“阻止”。学生受教育,始终是被动的。没有激活学生受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自然脱离强制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虽然校规校纪十分明确,可学生没有学会自觉遵守。教是为了不教,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是教学生如何丢开拐棍,尤其是中学班主任,要教会学生凭认识自主其行为。这样做学生可能会出现偏差,但这偏差是学生成长的必然代价。

因为,《班主任工作大忌》一文,主要是要阐述“忌”,所以没有更多地说明不看应该如何。在以前的教育系列文章中,笔者反复强调过首因效应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在班主任工作中,首因效应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今后的班主任工作将越做越艰难。

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判断能力还比较低,难以对事物得出完全理性的判断。孩子们更多的是凭本能的感觉来决定其行为。如果班主任与学生初见面,给学生一种看到什么处理什么,学生们就很难产生理性的自主意识。所以班主任看班,间接弊端就是遇到学生有不良行为(诸如上课溜号,玩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课上与同学闲聊等等),不及时处理,学生会以为这样做是被允许的,随看到随处理,就容易形成按下葫芦起来瓢的应接不暇的局面。学生对班主任的主观依赖性就会越强。哪些行为该不该做,学生很少会去思考,等着老师确定就行了。老师不让做就不做。

看班,不利于理性思维能力与判断能力的培养。

笔者(在初中、高中都有的完全制中学工作)一般接手一个班级后,初次与学生见面就会对学生说:“同学们已经上过多年学了,学校的规矩基本都一样,大家应该知道如何作一个学生,大家千万别告诉老师,你还不知道进男厕所还是进女厕所,该你应该能做的别说老师没有教你(学生的习惯推辞就是“老师”没教)。可是,由于大家来自不同的学校,各校要求(管理,)在客观上存在具体差别,老师给大家一个过渡时期,初步定为一周。这一周内,同学们要尽快适应新学校的校规校纪。一周以后,同学们就要对于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了。有同学可能要问,老师那该如何承担责任呀?到时候大家就知道了,总之就一个原则,不会犯了错误就白犯了(与学生对话要力求通俗)!

初始,班主任要尽量获取更多的关于本班学生的信息反馈。可是获取途径应该慎重选择,不易让学生知到班主任老师获取信息的途径。可以询问科任教师,可以在学生不易发现的角度观察,可以通过学生间的了解获取(基于中国基础教育就近入学的原则,许多同学小学可能就是同学,彼此可能都有一定的了解)。已经安装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学校,可以通过视频监控观察学生上课状态。学生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在与学生对话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眼睛,窥测学生心理。无论在校内、校外还是课堂上与学生对视,切莫回避学生的目光。对待学生班主任老师要目光如炬,让学生有一种被老师看穿心底的感觉。如果老师常常回避学生的目光,就会给学生一种内心胆怯的心理暗示,班主任老师(包括非班主任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份量就会减轻,对学生的影响力就会被大大削弱。当然也不能无度地盯着学生,现在的孩子不象过去胆怯不敢与老师对视,在对视中学生不肯首先回避老师目光的大有人在,尤其是男班主任不能长时间盯着女学生看,那样也会适得其反。具体分寸请参照【笔者以“褦襶子”网名在网上发表的《驾驭课堂的艺术》一文】

现在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说什么班主任老师要与学生作朋友,要象兄弟姐妹一般平等相待。这种观念不适用于所有学生,尤其不适用于小学、初中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自制力差,感情脆弱,用一句通俗的话讲就是不定性。理性常常无法战胜本能。孩子们对兄弟姐妹的理解就是可以随便不受拘束。班主任老师与他们讲的道理要是与他们的本能发生冲突时,他们就不易接受,甚至可能会抵触拒绝。所以对于小学与初中阶段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对于与学生作朋友、兄弟姐妹应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就是要象朋友与兄弟姐妹一样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交流无隔阂,而不是长幼无序。西方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源于西方文化土壤。中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源于东方文化的土壤。想把西方国家的家庭关系模式搬到中国,这在排斥西方核心价值观的时下中国是不现实的。更谈不到把这种兄弟姐妹的家庭关系移植到中国的学校里。

在孩子小学与初中年龄段,世界观尚不成熟,就象小时候教孩子吃饭、穿衣、上厕所、靠右侧通行的一样,有许多事情是不能一时把道理都讲清楚的。因此,行为习惯非常重要,要让孩子们懂得长幼有序,懂得遵守秩序。这些观念如果不给学生讲清楚,贯彻下去,当然“不看班”是不行的。如果让学生懂得了这些规矩,不但班主任老师处理学生违规的事有据可依,学生心理接受起来老师的批评也比较容易。

这里要澄清一下,获取信息反馈与看班绝对不是一个概念。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一种是为了获取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的依据,一种是通过出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施加心理压力,迫使学生按着规定去做。前者,虽然复杂一些,过程可能相对较长,但是能够激发学生自觉接受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后者,虽然见效快,却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拐棍支撑的人生,失去支撑会是个什么样子,孩子们想不明白,成年人应该懂得。学生迟早是要离开学校的,支撑迟早是要失去的。

获取反馈信息后,要归纳分析。首先处理具有共性的问题。初次批评一种现象,要尽量诱导学生自己来反省,倡导学生们自己比照现象发现自身问题。对于坦诚表示自身有此类现象的同学,在明确是非的同时,应该肯定他们的自知之明。告诉全体同学,识不足而知进,只有具备自我纠错的能力,才能迈进成熟的大门。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过去对比,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细微进步,并及时肯定。鼓励学生见贤思齐,通过挑战极限磨练自己的意志。伴随着学生认识能力与意志品质的提高,自控能力会显著增强。

笔者曾经说过,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在于诱导,不看就乱,也是班主任诱导的结果,只不过是客观的负面诱导!在学生明白了自己成长的需要,与如何做才能成长后,班主任应该给学生机会,践行他们的认识。久而久之,学生就学会了用自己的认识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了。如果,在班主任老师面前有什么过失,班主任要尽量委婉地批评,达到让学生明白自己哪错了就行了。充分利用学生本能的虚荣心,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虚荣心是应该善加呵护的,引导好就是自尊心。如果抨击学生的虚荣心,就会让学生破罐子破摔,丧失生活的勇气。相反,对于老师不在时犯错误的同学,要严肃处理。其承担责任的方式要敦促其选择过程较长,容易引起其他同学注意的形式,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老师不在时要比老师在时还要严格要求自己。否则会承担“更大的责任”。

与学生刚一接触主动明确给学生一周或者一定时间(视学生具体情况而定)过渡,来适应新的环境是非常明智的。因为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于一个新环境必然有着难以抑制的兴奋。这个时候硬压,不但压不下去,还会有损班主任老师的威信。合理宣泄释放是使学生获取心理平衡的重要手段。这过渡时间,让学生的兴奋有所释放,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还是给学生施加心理压力的过程(小学生慎用,一定要注意度)。发现学生有问题要及时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并且给学生具体记录其过失。及时提醒其重复犯相同错误的次数,告诉学生们:“子曰:不教而杀为之虐!”,老师不想虐待大家,但是已经明确的错误行为,哪位同学要是再犯,过渡期后,就要为此承担责任了。

让学生“承担责任”要循序渐进,初次学生为过失承担责任,班主任老师可提供几种选择方案(比如擦一天黑板,给老师办公室做件好事,打扫卫生,换纯净水之类等等),大多数的学生都会从中选择一种,如果学生都不选,就让学生自己说一种方式,只要不是容易让其他学生误会有意推卸责任就行。有不良习惯的同学,不可能短时间内就改掉。第二次再犯过失,还如此让学生自己选择承担责任的方式,直至学生自己找不出用什么方式承担责任为止。这种时候,班主任老师要向学生明确当今文明社会,责任意识是种美德。一个没有责任意识的人将来是很难融入当今文明社会的(直接的表现将会是找不到工作,没有朋友生活孤独等。要用通俗例子让学生明白其中道理)。学校就是要培养符合时代文明水准的公民。犯了过失不承担责任肯定不行。这时学生就会从老师的建议中选择承担责任的方式了。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意识,有了过失就要承担责任。学生责任意识就渐渐地培养起来了。让学生明白,责任意识是种需要长期培养的品德。不是需要时,就会立即就能够具备的。

对于学生承担责任的方式,一定不要强加,要让学生自己选择。校园生活中学生能做的也就那么些。当学生们找不出来时(否定学生已经选择过的承担责任的方式,理由是实践证明那种方式不起作用),就会求老师指点了。老师的要求变成了学生的请求,学生求之不得,感觉老师给了他们一次机会,哪里还会有抵触情绪。让责任与学生行为挂勾,学生就会有所顾忌,不会顺着性子来。

有了这一系列的长期工作,班级的秩序会比“看班”效果还要好。这些也许就是文首那位网友的不看的“条件”吧。过渡期做得好,一般一学期班级就会走上正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是必要的教育参照因素。一开始就把学生用看班的方式压下去,班主任就丧失了下一步教育的方向。只有让学生把本性表现出来,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笔者经常戏谑地对学生们说,让人看着的羊,人是不用看着就知道需要做什么的动物。没有哪位学生愿意承认自己没有进化好,还需要牧羊的鞭子。大多数都会主动表示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