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细雨文学网-中国纯文学经典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散文频道 > 随笔小记 > 语文教学的守正与创新

语文教学的守正与创新

 

作者:霁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3-12-04 阅读:
摘要:教学目标明确后,该研究教法了。教法重要吗?相同的知识点不同的教法,教学效果是否相同?我想,这其中关乎学生的兴趣、积极

教学目标明确后,该研究教法了。教法重要吗?我想它应该是关乎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能否被调动起来的问题。很显然,越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让越多学生投入学习,学有所得,那样的教学方法一定很好。老师们通常都会在教法上下功夫,尤其是公开课上。

比如,有老师把《愚公移山》作为一个爆炸性新闻来读,课堂伊始,PPT上就出现两座手绘的大山,旁边配“重磅新闻,骇人听闻”八个大字,着实让在场的人精神振奋,满怀好奇。

接着教者设置情境任务:“直击新闻事件”、“走进新闻现场”、“聚焦新闻人物”、“发表新闻评论”,课堂在四个学习任务中依次推进。“直击新闻事件”,让学生设计采访问题:“愚公为什么要移山?”“愚公怎么移山?”“愚公移山的结果怎么样?”进入寓言故事;“走进新闻现场”,采访新闻相关人员,并全面了解他们对移山的态度和观点,选择比较角度,圈划关键语言,字斟句酌,推敲愚公妻子和智叟两人态度;“聚焦新闻人物”,围绕愚公“愚不愚”,开展思辨性阅读研讨,自主阅读,沉淀思考,小组讨论,观点汇报,分享展示,进而追问作者的创作意图,思考寓言故事文体意义;“发表新闻评论”,引导学生关注新闻事件,介入当下的生活,注目当下的世态人生,引发学生思考文言文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古为今用,反思当下,建立经典文本与现实生活的链接。(选自“闲语碎文”公众号)

八上第一单元学过几种新闻体裁,这里教者将文言文阅读与之融合起来,真是匠心独运。对学生而言,这形式既新颖也不陌生。

我还见过类似的创新教法,如教学《壶口瀑布》一课时,教者以摄制组拍摄一部黄河壶口瀑布的纪录片为情境来设计学习任务:根据课文内容从摄影的角度编写分镜头脚本。

景别 镜头运用 画面内容 音效
全景    
远景  
近景  
特写  

这种镜头意识可以带动学生发挥想象,设身处地观察壶口瀑布,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专注度,“特写”“远景”“近景”等让学生认识视频拍摄的专业术语,让语文知识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丰富了学生的认知。

《背影》一课的教学,有教师设计一种情境教学,让学生给父亲买橘背影设计一段电影剧本,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影片的“背景”“独白”“特写镜头”,这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内容,还要发挥想象补充细节,很好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还有设计写文案发朋友圈,网络发帖、辩论、表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

公开课上,老师们的求新意识很强,只是为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前我觉得是,现在不这样认为。好的教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的目的却是让学生带着新奇的心理听课,参与活动。创新是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的,备课一定会研究教法,一定研读文本,也一定会对新的形式进行研究,考虑如何将两者有机融合,量体裁衣,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穿着新衣走在舞台上,增添魅力。

孩子们大多有强烈的好奇心,新的形式往往更有趣,不枯燥乏味。新形式往往也是活的,与时俱进,与其他学问融合,跨领域,跨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让学生涨知识,长见识,提升某种才能。

然而,新形式又如同一匹难以驾驭的烈马,教者自己必须对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对新形式非常了解,能巧妙地将形式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否则不能驾驭烈马,闹得人仰马翻,狼狈不堪。我们也见过很多追求新形式,脱离教学目标,失去语文学习的真实目的的情况。如果流于形式忽视语文要素则会是缘木求鱼,一无所获;新的形式驾驭不好就不要用,正如邯郸学步,不如不学。 

语文教学的守正与创新,我觉得语文要素的守正是中心,教学形式的创新是点缀。教法终究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最终要转化为学生的学法。语文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素养培养是根本,不可动摇。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