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民国先生们
重复旧知识令人生厌。本以为新学期,有一个崭新的开始,却要迎接考试。这感觉就像小鲁迅要去看五猖会,却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一样。而且这两周淫雨霏霏,连日不开。湿漉漉的空气,浸湿阴霾的心情。
不要黯然神伤,不必小鸡肚肠,在黑暗中看到灯光。窗外阴雨绵绵,室内灯光柔和,读书写作,不于内心挣扎。
今天读书,认识了蔡元培先生。一个通过科举考试选拔,进士及第;又出国留学,接受西学和西方思想的人。多次担任北大校长,改变北大校风,教育改良的第一人。他有着坚定的信念,为着自己的信仰,可以放弃名利,多次辞职北大校长。封建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成了反封建的旗手。他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有超凡的管理能力,是北大正确方向的掌舵手。
另一个人物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1,400万字,非常注重家庭教育,10个孩子,9个成人,个个精英。梁与子女之间有着密切的书信往来,是一个杰出的父亲。梁启超认为一国的强弱都以教育为转移。
张謇,晚清状元,弃官从商,目的却在通州建立起教育王国。
陈嘉庚,新加坡米商、菠萝种植加工、橡胶种植加工商,建新加坡第一所华文学校。在家乡集美不断创办学校,创办福建省第一所综合性大学。陈嘉庚建造的集美校园,教学楼均是高高大大,风姿卓越,气象庄严,但校长办公室却是平屋简陋。校主陈嘉庚的住宅更是比校长办公室还要简陋破旧,纯粹就是当地一所普通居民而已。这让我想到我们的校园,在本区已经算是很美的一个建筑,然而与隔壁的办公大楼在一起,显然是贫民与富翁毗邻。当代缺少像陈嘉庚这样的重视教育的有识之士。
“橡胶大王”李光前在家乡南安县梅山镇投巨资新建幼儿园,小学,中学,工业学校医院,图书馆,美术馆等众多教育文化设施,可谓功德无上影响深远。
想象没有学校会是怎样?农场学校迁走以后,那里一片萧条,整个那个区域就失去了活力,没有了吸引力。而港口正因为有学校的到来,至少这个区域有了人气,有了活力。只是学校不能贫穷,如果没有钱修路,没有钱修门窗,种植花草,破败不堪,举步维艰。那也很难看到朝气,看到希望。学校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地区的旅游景点。去北京不仅看长城、故宫,也可以去看北大、清华。来港区不仅可以去动物园、海边,也可以到学校去观赏。
还是从事教育好,至少平安一生。
汪精卫如果不是有所谓的政治追求,与蒋介石争权,而是跟随蔡元培去北大,或者跟随陈嘉庚去厦门大学任校长,就不会错误百年,一失足成千古恨。
在政坛浮沉的马君武,接近天命之年,陆费逵对他说,“你是文学家、工业家、教育家,我国应该做的事多得很,你的脾气不宜搞政治,何不去做本行的事业呢?”一语惊醒梦中人,马君武从此绝意政坛,专心教育,创办广西大学,青史留名。
“树木易,树人难,十载辛勤,敢云七泽三湘,遍载桃李。秋风清,秋月朗,一场粉墨,藉是千门万户,广被弦歌”朱经农从教10年,成果丰硕。可是后来“从政20余年,所做建设工作均被战争摧毁,至今回思,一场空梦。”
张元济、陆费逵则是教科书、印刷局的开创者,对中国教育功不可没。
杜亚泉,是一位文理百科无所不通的科学家,出色的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翻译家。他早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科学刊物,在上海商务运输管任职28年期间,他主要致力于编译出版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科学类图书教科书,我国现在使用的化学元素中文译名不少也出自杜亚泉的首创。
舒新城,湖南人,应陆费逵邀请出任《辞海》主编。蒋维乔,一生数度在教育与出版间进退,对两个领域都有不俗贡献,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出版家和教育家。王云五,曾用三年时间通读完原版《大英百科全书》,他的“四百万”即创立四角号码检字法,编撰《百科全书》和《万有文库》,至今成为出版界所津津乐道。8个子女,7个博士,在台湾亲自培养了30名硕士,15名博士,被称作“博士之父”。曾有人评价他为“当代奇人、社会好人、学界通人和企业界巨人。”
鲁迅是一位有杰出贡献的编辑出版家,他能编、能写、能画,是一位编、著、印、发的多面手。鲁迅提出“天地要阔,插图要精,纸张要好”的书籍设计理念。他设计的风格具有典型的中国文人风格,雅致简洁而铿锵有力。此外他还非常讲究印刷的纸张,排版的式样等各种设计要素,甚至对字体、行距、字距、紧密度、版面占有率、空间应用方式都有具体要求,总之就是要让读者在阅读时感觉更加方便、清晰、愉悦。鲁迅除了亲自动手为自己的图书设计版式封面题写书名,还针对当时的图书出版中的一些不足明确,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读民国先生们的故事,消解我雨天的愁怨,感谢陪伴,感谢他们伟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