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细雨文学网-中国纯文学经典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散文频道 > 随笔小记 > 老牛过桥

老牛过桥


作者:霁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3-05-05 阅读:
摘要:今天看了一个视频,应聘者被提问一座桥只能承重700斤,一头牛800斤,请问牛如何过桥?我想这和工作有什么关系?有意思吗? 应聘

老牛过桥

今天看了一个视频,应聘者被提问“一座桥只能承重700斤,一头牛800斤,请问牛如何过桥?”我想这和工作有什么关系?有意思吗?

应聘者用“四个W和两个H”分析了这个问题。“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具体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需要过河?为什么要过河?怎样解决问题?要花多少钱解决问题?……”

我被刺激到了,我才不会这样去考虑问题呢!教书这么多年变傻了吗?

今天写随笔,大脑一片空白,就从变傻说起吧。

一直以来,我对《乌鸦喝水》《猴子下山》《统筹方法》这些文章印象特别深刻,因为我觉得这些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很实用,可以给人智慧。可是我很多时候既没有像乌鸦那样爱动脑筋,也没有很好地运用统筹方法。纸上谈兵,并不一定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发现长时间被动接受信息,不运用不创新,信息就失去了价值,人也会变傻,成天和书本打交道的人要当心。

信息大爆炸时代,共享资源很多。放假期间,我会漫无目的地浏览各种信息,把它称之为“看世界”。这样浏览的信息很多是被动接受,往往疲惫不堪,收获并不多。因为它不是我主观需要的,只是填充时间而已。

在做课件的时候,我需要的资源几乎都可以从网上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修改、编辑。思考如何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运用,是对信息的重组和加工。

但是长时间的拿来主义,也会让人思维力下降。

学习是一个获取信息的过程,实践是信息加工与运用的过程。获得知识信息,如果不加以运用,几乎没有什么意义。学再多的写作方法,不在写作中运用就是失败的。

学生如果每天被动接受大量信息,盲无目的地听讲座、被动听课,没有主动意识。在这种状态中生活,那就像驴子拉磨,绕着磨一圈一圈,每天的生活就了无生趣。“不用扬鞭自奋蹄”,同样是辛苦,但是有着质的不同。一个是生活的主人,一个是生活的奴隶。一个会主动改造自己的孩子,不用一个月可以改变书写。

学了一篇文章,没有自己的心得,岂不白学?有了心得,不能指导自己的生活,也是白学。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文章《木桌》,敬佩木匠师傅严守做木桌的工序,不唯利是图,不急于求成,精心打造自己的“艺术品”。不应该将这种“做好自己的事”的完美主义精神转移到自己身上来,这篇文章对此读者其实没什么意义。对那些仍然不认真做事的孩子来说,白辛苦一场。参加一个活动,有亲身体验,又获得不少信息,回来写日记,却无话可说,半天的活动对他而言就毫无意义。

获得信息不知思辨,从不质疑,也是很糟糕的事情。网上信息铺天盖地,鱼龙混杂,什么都欣然接受,人就变成陀螺,晕头转向了。《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对听来的信息要验证,不要轻信,更不能不加考证就传播。小马过河,它获得别人提供的不同信息,这些信息是相互矛盾冲突的,最终还是通过实践,自己总结了经验。要有思辨意识,也要培养思辨能力。

特别喜欢二小王在课堂上提问,他们会说:“老师,为什么不是A而是B?”或者说“这是什么意思?”这样的提问真是让人惊喜啊!会问问题的孩子都是大聪明。

“一座桥只能承重700斤,一头牛800斤,请问牛如何过桥?”这个问题有意义吗?看这个视频,我获得了信息,明白了一个道理:事情摆在面前,请认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800斤的牛应该可以过桥,就像大脑空白的情况下,竟然可以写出随笔一样。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