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细雨文学网-中国纯文学经典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散文频道 > 随笔小记 > 读《古文观止》(一)

读《古文观止》(一)

 

作者:霁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4-06-14 阅读:
摘要:郑庄公的母亲因为生大儿子的时候难产,因此不喜欢他。总是偏袒小儿子,要为小儿子谋权谋利,甚至试图与小儿子里应外合谋权篡

读《古文观止》(一)

郑庄公的母亲因为生大儿子的时候难产,因此不喜欢他。总是偏袒小儿子,要为小儿子谋权谋利,甚至试图与小儿子里应外合谋权篡位。最后小儿子被杀,大儿子不愿认她。这个故事让我感觉父母的确会有偏袒之心,不当之行。这对孩子来讲是一种伤害,会让他感觉到从小在一种不公平的环境中长大,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很多。如果按照史书记载的那样,我还是赞赏郑庄公的做法,毕竟他曾经给了弟弟改错的机会,也给母亲改错的机会,最终与母亲和解。

臧僖伯劝谏鲁隐公不要去边界去看捕鱼,要检点自己的行为,说这是不符合国君身份的事情。国君要率领人民守法律、走正路,如检阅军队训练,关注祭祀活动等。捕猎祭祀用品是官吏们的职责,不应该国君过问。一开始我也不以为然,难道作为国君就不可以有一点娱乐吗?后来说这件事情被载入史书,看来在不同的位置上的确有不同的要求,要做符合身份的事情。西方一位女议员去酒吧喝酒、跳热舞,就遭到了媒体的攻击,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个故事大概就是表达这个意思。有了一定身份的人,某些常人能做的事情他也不能做了。

卫庄公宠爱爱妾生的儿子州吁,使得他变得娇奢淫逸。大臣劝诫庄公,不听。后来州吁长大作乱,杀了哥哥,自立为王。自古宠子必娇,娇子必败家,犯上作乱的都是宠出来的。

周朝东迁以后,王室衰微,为了调解诸侯之间闹矛盾,王室竟然被迫与诸侯国交换人质。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改变诸侯国对周室领土和资源的侵占。老子管不了儿子,儿子肆意侵占争夺家产,就礼崩乐坏了。

我最喜欢《季梁谏追楚师》,因为几个字让我对汉字赞叹不已。如“彼则惧而协以谋我”一句中的“惧、协、谋”三个字信息量很大啊!还有“张”字意思很丰富,文中连续出现几次都有所不同,“我张吾三军”“随张必弃小国”“请羸师以张之”。人名也比较奇怪,一个叫“斗伯比”,还有一个叫“熊率且比”。最精彩的还是文中人物所展现出来的智慧,季梁不仅看出了敌人的阴谋,而且告诉随侯要依赖老百姓,一个人敬神是没用的。他说人民是神的依靠,人民富有了,祭祀的物品就丰盛了;人民团结了,神也就会赐福给我们。

齐桓公要讨伐楚国,是以一个大哥的身份来征讨一个不太听话的弟弟,说是父亲叫他管他们,说楚国没有上交该交的贡品包茅。真的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楚国使臣屈完不卑不亢,委婉中带着强硬。说“如果您靠道德来安定诸侯,没有人不服。如果你想靠武力,那么我们就把山当做天然的城墙,把水当做是护城河。”外交使臣要为了国家的命运,无所畏惧,柔中带刚。

《宫之奇谏假道》给我们讲了一个“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晋侯要打虢国,想借虞国的道。宫之奇劝虞侯不要答应,分析三国之间的亲疏关系虞侯不听,最终晋国消灭以虢国之后顺便也灭了虞国。

《曹刿论战》可以看出来鲁庄公是能够谦虚地听取一个普通谋士曹刿的意见,并且愿意将战争指挥权交给曹刿,最后以少胜多,取得战争的胜利。而《子鱼论战》中傻不拉几的宋襄公却丝毫不听大臣的劝诫。敌强我弱,让他不要打,他不听。开战了,又不听取子鱼的意见,没有抓住好的作战时机作战,结果大败。身边的近卫全部牺牲,自己还受了伤。全国人民都对他有意见,他却用所谓的仁义为自己辩驳。最终被写进历史,成为笑料。

《寺人披见文公》中寺人披是个人名,听起来像一个什么巫师,而他其实是一个太监,曾帮助两任国君要除掉重耳,都没有成功。重耳回国后,其他旧臣想要放火烧死重耳,这个寺人披要见晋文公。晋文公让人转告他,“当初他们要杀我,不是你的错,但你行动迅速,怎么那么积极呢?你还是滚吧!”这寺人披说“你这趟回来,大概懂得做君主的道理了:君主的命令一定要坚定执行。现在你做了晋国的国君,难道你就没有仇敌吗?人家齐桓公不记管仲的仇,你要记仇,要走的人多呢,何况我一个太监呢?”就这样,寺人披出卖他人,救了重耳一命。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寺人披,只知道斗争的残酷,人心险恶。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