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不在焉
“室内室外两春秋,春日不妨一下楼。”春天的温柔长满枝头,一定得出去走走。
“鸟儿扑棱树枝头,叽喳乱鸣忙应酬。”,大课间的操场上人气很旺。我和小D就在大路上溜达,“中心路旁有块文化石做得很好,我们一起去看看,我记得有荀况的《劝学篇》。”
操场南端,在金黄的草丛里,置着一块长方形文化石,书籍形状,灰色石面,漂亮的楷书字体,写的却是清代彭端淑的《为学篇》。“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这和《礼记.学记》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差不多一个道理。好歹你得学,学了以后才能化难为易,学了以后才能品出道的滋味。我和小董很欣赏这块文化石,觉得它的设计雅致美观,有品味。
“荀况的《劝学篇》应该在北边,我记得我见过。”看来小D是留意过学校文化布置的,果然在北边还有一块文化石,只是没第一款精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我俩轻松地背起来。“观点其实很简单,学习关键在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地积累。古人道理讲得多精辟啊!明者自明,不明者讲死了也不听。”我心想,二石在此已久,察之者几人?那足球框和篮球架正骄傲地站在不远处,嘲笑两个隐居的小傻瓜。
下午大课间T老师说要和我一起走走,这次走南边。什么叫不辜负春天美好时光?只有出来走走才知道。如果没有风,那就更幸运了。
南侧路边的白色雕像,以三种不同姿势在读书,坐着、趴着、卧着,躲在幽篁里,寂静无声。唉,没人会打扰它们,小朋友们怕是根本不在意它们。如果它旁边有座位,会不会有人来一起读书?不过,我看着它们感觉挺舒服。
“看,梅花开了!”到了东南拐角处,T老师惊奇地叫了。我抬头一看,那是一树粉紫的梅。没有一丁点绿叶,纯纯的花缀在褐色的枝干上。“还有香味,尤其是刚走近它的时候。”这个爱看夕阳,爱做梦的女生敏感得很。
我好久没有走这条路,没有注意这株梅花,植物遇到暖气,就会全部舒展。仿佛一日柳枝绿,一日梅花开,一日茅针熟,你还没来不及多想,世界已经变了模样。
我那帮孩子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只知道天暖。如果不向他们介绍,一年蓬、栾树、玫瑰、月季,还有玉兰树和辛夷,便全不认识,能赞一赞蒲公英就已经很不错了。学校东侧路边的亭子有长椅,油漆过,打扫过,夏天还会有好看的紫藤萝,很少有人坐过。读书向来是寂寞又要独处的事。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有多少人耐得住寂寞?有多少人喜欢这种冷清?
为什么对这些校园文化,我们常常心不在焉?有人讲,我们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不在此,便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听不到。心主耳目吗?不对。心主情感,主热爱。爱自然,爱读书,大概也就会爱看、爱听了。
- 上一篇:石头人清唱(随感)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