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细雨文学网-中国纯文学经典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散文频道 > 随笔小记 > 说“空”

说“空”

 

作者:霁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5-10-14 阅读:
摘要:以“空”字为纲谈养生,从空气、天空、放空、留空四层展开,紧扣自然与生活,见解独到,语言质朴,将养生智慧讲得通俗好记。

世人都讲养生之道,人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或食补,或药石,或吐纳导引。我独以一“空”字为纲,浅谈我的认识。

一曰空气,养于自然。

人者,天地之灵,亦自然之造物也。既生于斯、长于斯,便不该自绝于天地。“做一野生动物,毋做豢养的家畜,野猪永远比家猪更加强健。”此话虽糙理不糙,人类不过是生物链中的一环,何必将自己凌驾于万物之上?空气、水、阳光、食物,这些最本真的生存需求,之于我们与鸟兽并无不同。

久居樊笼,如井底之蛙,所见者小,所吸者浊。不妨一下楼,置身天地,投身旷野;于山林间、溪畔旁,呼吸那带着草木清香的新鲜空气。方觉心胸开阔,杂念顿消;若总困于斗室,则如鱼失水,难免狭促短闷。古人云“道法自然”,诚不我欺。趁此身尚健,多出去走走,让自然之气涤荡身心,这便是“空”字的第一层养生要义。

二曰天空,养于胸襟。

人之心胸,当效天空之辽阔。天空包罗万象,风云雷电、日月星辰,皆能容之,从无偏私。人之于世,难免遭遇顺逆、是非、得失,若能有天空般的肚量,不斤斤计较于一时之短长,不耿耿于怀于片刻之恩怨,自能心境平和,百邪不侵。

天空有阴晴变化,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阴霾密布,时而狂风骤雨。但风雨过后,总能重见彩虹;阴霾散去,依旧是那片蔚蓝纯净。人之情绪亦然,喜怒哀乐皆为常态。重要的是,在情绪宣泄之后,能迅速归于平静,迎来内心的光明。若心胸如天空般宽广而美好,能容纳生活中的种种滋味,又何愁身心不健康?

三曰放空,养于清净。

现代之人,多为思虑所累。白日里,为生计奔波,为名利算计,脑海中杂念如潮,千头万绪;到了夜晚,本应安歇,却依旧思前想后,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此皆因“不空”所致。我有一法,名曰“呼吸放空”,简单易行。深吸气时,默念“空”字,意想此气如清风,灌入肺腑,充斥胸腔,将体内外的杂念、烦恼尽数裹挟。呼气时,再念“嘘”字,仿佛将所有杂念、疲惫随浊气一同排出体外,一丝不留。如此反复,杂念渐少,心神渐宁,睡眠自会香甜。睡好了,精神足了,养生的根基便稳了。

四曰留空,养于从容。 此处之“空”,指空间,亦指时间,说白了,就是“留白”。

绘画讲究留白,“计白当黑”,方能引人遐思,意境无穷;书法讲究布白,笔画之间、字距行距留有空隙,才显疏朗有致,气韵生动;文章亦需分段,段落之间留有空白,读来才不致压抑,有张有弛。

人生如画卷,若一味浓墨重彩,填满每一寸角落,反而失了意境,让人喘不过气。看看那些塞得满满当当的屋子,那些挤不出缝隙的衣橱,那些被工作占满的日程表——不留空的生活,注定是疲惫与混乱的。生活亦然。要学会给自己留一点空间,用来读书、品茶、散步,或仅仅是发发呆。适当留白,让身心有喘息之机,让生活有从容之态,这才是智慧的养生之道。

曹孟德诗云:“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养生之道,非关天命,而在人为。一个“空”字,涵盖了亲近自然、开阔胸襟、清净心神、从容生活的全部智慧,好记又实用,愿与诸君共勉。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
  • 上一篇:问号

  • 下一篇:没有了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