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的“床”含义异说质疑
日前本办公室同仁,就诗仙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字歧义产生激辩。彼此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正确。余思考各方观点,觉得还是传统的观点符合李诗风格。现将拙见抛砖引玉,与读者诸君切磋一二。
关于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中的“床”的含义之争古已有之。有“胡床”说,有“井栏”说等等。可是古往今来,绝大多数人还是沿用“室内卧榻”之意。究竟是否后人真的曲解了李白当初的原意,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
质疑精神非常难能可贵。中华民族自打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后,思想功能已经被历代统治者阉割殆尽。而今纵然是对文字的歧义,也显得难能可贵。余此文并非用来否定“床”的哪种含义,只能算是众多理解中的一说而已。
首先,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李诗具有超凡的想象力,“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想象力“上穷碧落下黄泉”,非通常诗词之喻可比。
创作此诗时乃秋季,“胡床”乃便床,常常为室外所用。秋季天气已凉,不太可能在室外用床,如果是在室内,也不太可能用折叠便床。况且,如果是室内,是胡床还是正式的卧榻,对“诗义”来讲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所以“胡床”说不太合乎情理。
井栏说,与李诗风格相去甚远。李白,月下看着井,诗性大发,写出“床前明月光”!这与李诗想象丰富的风格不太相符。此说的依据,“疑是地上霜”之句的“霜”不可能是在室内,就更与李诗想象丰富风格相抵触。把“疑是地上霜”似梦似幻的感觉,解释成李白真的“怀疑”地上是霜了,诗情画意荡然无存。使那种梦中醒来,仿佛置身大自然中的似梦非梦的虚幻意境,变得索然无味。
此纷争的教育意义,不在于“床”字究竟是什么含义。而在于基于此教给学生一种辩证的认识态度。在给小学低年级讲此诗,不必讲歧义纷争。给小学高年级学生讲此诗,告诉学生关于“床”字的含义存在分歧即可。对于初高中学生,可引导学生就此纷争的各种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质疑成论的精神。使学生形成严谨的认识态度,不能够证实,亦不能证伪的先存疑,留待以后出现新的证据后再下结论。不应该把个人主观臆断当成定论告诉学生们。但有必要明确考试应该如何解答。否则在应试教育的当下,学生会在考试中吃大亏。或可能影响孩子的人生走向。
网络信息时代,信息交流通畅。许多传统观念歧义并存。其中大多数考证不是基于唯一的实证。不让孩子知道这此分歧,或者依据个人理解,轻易告诉孩子们哪种观点是错误的,都是不明智的。这往往会导致孩子们认识上的概念混淆。把歧义提供给学生,让学生们论辩,有助于孩子们认识能力的增强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良师,不应该仅仅是告诉学生成论,帮助学生记忆。而应该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引导学生做出自己的判断。
- 上一篇:如何让你的孩子在未来社会具有竞争实力(中学
- 下一篇:精致女子之庐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