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细雨文学网-中国纯文学经典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散文频道 > 悠悠我思 > 有时放弃与坚守同样是真情

有时放弃与坚守同样是真情

 

作者:褦襶子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1-08-05 阅读:
摘要:大多数的国人,在亲人临终之际,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还有许多国人,父母活着的时候,很难见到几面,忙

大多数的国人,在亲人临终之际,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还有许多国人,父母活着的时候,很难见到几面,忙于事业是他们冠冕堂皇的理由,忠孝不能两全掩盖了所有摆不上台面的观念,可葬礼却隆重的父母一辈子都不敢想。车水马龙的送葬车队,高规格的告别仪式,价格不菲的墓地……这里有多少是基于对先人的情感,有多少是企求先人保佑后代,有多少是做给世人看谋求口碑,大概当事人自己也说不清楚。

过世后的是是非非就不去探讨了。就说说亲人临终之际,家人态度。致残教育硕果累累,生活在一个普遍脑残的社会,任何理性的行为都将被视为不正常,甚至大逆不道。

从前,总是以为人在临终之际,都有强烈的求生愿望。或许蒙昧时代的人们也的确如此。可是伴随着时人文化素养的整体提升,认知能力的普遍提高。对于生死的态度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近些年身体大不如前,时常住院。亲历了许多生死诀别,尤其是一些熟人的临终心态让余对人性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一次住院,邻疗区有一位故人肝癌晚期。老人家是南方一所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退休教授,儿子女婿都是搞医的。由于近水楼台,看病自己到是花不了多少钱。可是老人心理明白,到了他这地步,已经基本没有什么治疗意义了。他几次强烈要求不治了,采取保守措施减轻痛苦。可是老伴儿与儿女都不同意。

孩子们到处给他弄昂贵的进口药,花不了少钱。起初老先生还挺感动的,可是伴随着病情渐重,出现合并症迹象,老先生便把老伴儿、儿女都找到跟前,嘱咐家人第一不开刀,第二坚决不进ICU病房,不做插管之类的毫无意义的抢救。可是家人都不同意,一起劝说他坚决不能放弃治疗。后来,老人为了迫使家人同意,竟然拒绝服药。僵持之下,老伴儿道出真心话:“你懂医,可是许多亲朋好友都不懂,你这么做将来让我和孩子在他们面前怎么做人!儿子、女儿都表示,钱花了可以再挣,可是一家人都是搞医,放弃对老父亲治疗,还不让人讲究死!以后还怎么在圈里混!虽然大家都知道治疗没有意义,可是谁都不去触碰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老伴儿更直接,最后干脆劝他不要太自私。

一日再去看老人,瞬觉老人憔悴了许多。见家人没在身边,老先生便把这内心的酸楚向笔者诉说了一通!老人感慨,死都不能选择自己的死法。如今的中国大陆,绝大多数人一生百分七十的医疗费用在了最后基本没有治疗意义的抢救上。不仅钱花了,还要主动找罪遭。

其实面对临终前的亲人,“未亡人”与儿女内心都是非常纠结的,这种矛盾缘于社会对于“死亡”概念的模糊。国人追求“好死不如赖活着”!没有死亡质量的概念,更没有死亡尊严的观念。说家人剥夺亲人选择死亡方式的权利,完全是为了私利也有失公允。可是许多时人临终时那种“想活活不起,欲死死不成”,被迫活受罪的残酷的确也是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

有一位医生,面对得了绝症的父亲,他选择了遵从父亲的意愿,放弃无意义的治疗,采取减轻痛苦,帮助父亲了却心愿的方式,送走了老人。可是事后,这种人间真情却受到了相当多的国人指责。到是那些强制把老人送进ICU病房,让老人“想活活不起,欲死死不成”,被迫用临终的痛苦成全未亡人与儿女声誉的无情受到世人的认同!

这真是一个“特色”的时代,大到国家民族出路,小到个人生死无不“被特色”。说是给学生们减负,结果考试次数更多了,休息时间更少了;说是给企业减负,结果各种税负暴涨;说给困难户捐款,结果捐款者的收入比被捐标准还低也得不到半分捐赠;现在连亲情都开始“特色”了,亲人临终最渴望了却心愿,如今却成了生命终结也要用来了结亲人的心愿。亲情都被“特色”冲淡到“想活活不起,欲死死不成”的痛苦都不放过!

中医时代,病入膏肓,是个模糊概念。伴随着“病入膏肓”还有个“起死回生”。所以亲人们都渴望奇迹出现。可是现代医学已经对生命体征穷极到了清晰无误的境地,“起死回生”的奇迹比“守株待兔”典故中撞在树上的兔子出现的机率还低。而且医疗实践证明,除非健康状况下的意外事故,正常的衰老与死亡率极高的绝症,手术与ICU病房的抢救措施基本没有实际意义。插管、机械辅助所能延长的生命是极其有限的,一般不会超过三个月。相反,相对提高生命质量的保守治疗,出现“超过三个月”奇迹的机率要远远高于“插管、机械辅助等ICU抢救”手段。

如果亲情真的存在,那么请你尊重亲人临终前的愿望,你的亲人选择ICU你就陪他(她)以痛苦感受生命的最后存在,如果你的亲人选择了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那么也请你以亲情维护他(她)最后的尊严!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