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如故
一个七十多岁的女人,既同中国近代史纠纠葛葛,又同美国当代史起起伏伏,而且至今仍然以她的出众才华和无穷的魅力令世人瞩目。这便让我生出一个欲望,读读她的人生。于是,《陈香梅传》被我一口气读完了。掩卷回味,大脑屏幕上映出的陈香梅,恰似梅花高洁香如故,淡雅纯真。
何以馨香袭人?作者向人们充分展示了陈香梅的成长历程。1925年,陈香梅恰好在诗人节的端午那天来到人世,似乎预示她未来的才学和人品。这把学者兼外交家的外祖父廖凤书(廖仲恺的胞兄)喜欢坏了。“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肚子古诗词的外祖父便给这个外孙女起了个“香梅”的名字,爱称“宝宝”,疼爱至极。呀呀学语的宝宝,一开始就在外公的膝头上学着诵读唐诗宋词,外公的书房成了宝宝最迷恋的地方。外公说,读书就是福,他特别喜欢宝宝这个小书迷。陈香梅的父母又是既有国学的渊博,又都曾留学欧洲而有西学的厚积。陈香梅生活在这个书香门第,自然深受书香熏陶。
陈香梅无忧无虑的金色童年是美丽的。作者更记述了她童年的苦难和坎坷。日本侵华炮声改变了陈香梅的童年色彩,一家避难于香港,母亲病逝,父亲在大洋彼岸,15岁的陈香梅开始用稚嫩的肩头过早地挑起了众姐妹的生活重负。接着,香港沦陷,陈香梅从香港到澳门,经广州湾到桂林,用双脚流亡三千里,饥寒困顿,病魔缠身,几成野鬼。陈香梅正是在国难家仇中成长的,这便铸就了陈香梅热爱祖国、自主自强、不畏艰难、纯真正直的品行。这倒是应了那富有哲理性的诗句,“不经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
是的,陈香梅对祖国母亲有着永恒的挚爱。尽管她已经加入了美国籍,依靠她的才华在诸多领域获得大的成功,被选为全美70位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但她毕竟是喝母亲的乳汁长大的。她的根在中国,她的心是中国心。她爱美国,更爱中国,无时不牵挂着祖国母亲。31年后的1981年元旦,她应邓小平邀请回到祖国北京。这里有她可亲可敬的舅舅廖承志,有她童年多彩的梦。她感慨万千,“我不再是浮萍了”。从此,她竭尽心力、精力为祖国现代化奔走。陈香梅那颗激荡的心,耀然于作者的笔墨之中。
在这部传记里,作者更用浓墨重彩描绘了陈香梅的感情世界,使人荡气回肠。她有青梅竹马情,使她难舍;她有着同一个儒雅倜傥的学友之间的终生难忘的初恋;她珍藏着一位教授“几生修到梅花福,添香伴读人如玉”的美好情愫。然而,她不是游戏情场的女子,这些感情上的丝丝缕缕都没有催发她心中爱情花朵的开放。奇的是,她通过传媒认识的陈纳德却一下子深深扎进这个自信而倔强的少女心田。她喜欢陈纳德的成熟,她敬佩他组织美国空军自卫队站在中国人民一边打击日本侵略者。她崇拜陈纳德率领飞虎队的勇猛无畏。而陈纳德第一次见到作为采访记者的陈香梅时,陈香梅那一双智慧而明亮的眼睛也便永远镌刻在他的心头。陈香梅认定,他就是她心中的太阳。尽管他们的年龄有35岁的差距,比她父亲还年长;尽管他们原本生活在东西两半球的天涯。他们结为终生伴侣真使人觉得于冥冥之中确有一只无形的手把有情人牵在一起。烽火缘,生死恋,世上竟有这等奇巧而美丽的故事!虽然他们的婚姻只有短短的十个年头,虽然陈纳德撒手人寰之后,33岁的陈香梅大有真挚的求爱者,虽然陈香梅生活在西方世界,而且原本就不属于那种封建桎梏中的节妇烈女,但她从此独身于世,无愧无悔。她认为,一个女人无论曾经爱过和被爱过多少次,却只可能有一次是刻骨铭心、海枯石烂的钟情。她心中只有永恒的陈纳德。她的爱情同样透溢着淡雅的梅香。
《陈香梅传》的作者胡辛是一位大学中文系女教授。女性的感情本来就细腻柔绵,手里的笔也就细腻柔绵。女人写,写女人,通篇无论是记叙描写或是抒情议论,尽皆文采斐然,情文并茂,若行云流水,清丽深沉,又不时恰到好处地运用古典诗词,使这本传记也透溢如梅般的幽香。陈香梅的感情,作者的感情,全书满是浓浓感情汩汩流淌,把一个走过近80个春秋的传奇女性的人生之路,把她的欢乐与忧伤、成功与失败,一并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大概也是让我手不择卷一口气读完这部近40万字的散文传记的缘由吧。
映雪寒梅香如故。这人也香,这情也香,这书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