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石动云根①
晨起,披着夜色出门晨练。行至松花江边,走进渐浓的江雾中,嗅着似曾相识的水气(少了点儿时水草的青香),感受着仙境般的自然美,可谓心旷神怡。回首望去,彩虹桥(②江湾大桥)桔红色钢铁圆拱钻出雾气,凌驾于浓雾之上,桥墩与桥面都浸在浓雾中。仿佛真如雨后彩虹一般。此景只有在电影中见过,尤其是在北方的秋季更是罕见。江岛上的树冠在雾中时隐时现,能见度不足二十米。只能凭听觉感觉到江畔同为晨练者的存在。于是放轻脚步,有种“恐惊天上人”的感觉。
我的家乡吉林市曾是北方的鱼米之乡,曾有铜帮铁底松花江之称。吉林松花湖的鱼曾经是进贡中南海的,虽身为吉林人,少时的我也是很少能够吃上松花湖鲤鱼的。后来,湖上游桦甸夹皮沟金矿开始用化学方法选矿,工业废水排放到松花湖,致使松花湖鱼类含汞量超过食用标准,上面不再要松花湖鱼了,吉林百姓才有机会吃上点松花湖鱼类。可是由于过度捕捞,加上污染,原松花湖的名鱼三花一岛(指松花湖特有的鱼类:鳊花、鲚花、鳌花、岛子)、白鱼(鱼体扁长,肉质鲜美,被誉为松花湖的无上佳品),都几乎绝迹。如今只有鲤子、白鲢等供应市场了。每年的开江鱼节已经很难吃上真正的开江鱼了。
开江鱼,是吉林的松花湖(1937年)建立以前,冬季松花江封江后(也就是江面冻上冰,可以从上面通行),在冰层下长了一冬的冷水鱼。春季解冻,江面化开,在冰层下面长了一冬的鱼,不但硕大肥美,而且味道鲜美。据父辈讲,那时百斤以上的开江鱼都不是什么新鲜事。松花湖建立后,丰满大坝下发完电才流出的水已经不能封冻住江面了。只有松花湖的湖面还封冻。因此如今的开江鱼多是湖面开冻后打上来的鱼,甚至是水库与养鱼池解冻后打上来的鱼。对于那些不懂开江鱼的游客,那就是随便什么鱼都可以了。
慕名而来松花湖旅游的游客所吃的鱼餐,多是从城内市场上购买的水库与养鱼池养殖的鱼。能吃上松花湖的网箱养殖的鱼就已经不容易了。在松花湖旅游区吃上的鳊花鱼,多是武昌鱼。因为武昌鱼与鳊花鱼很相似,外行人是很难看出来的。本地的鲫鱼,到还是原装,只不过是从③镜泊湖引回的。至于松花江里的鱼大概就只有期望松花江十年养生后的结果了。如今松花江的鱼,大多是一些信教者放生的小鱼,那些可怜的小鱼刚刚被放生,还没有熟悉新环境,就又被“辛勤”的江城人捞了上来。市场上小的鱼还没有小手指长,粗细还不足小手指的三分之一。一度松花江里的生物,只剩下一种叫作麻鸭的野生鸭子。如果不是化工场、药厂纷纷倒闭,这种野鸭子也得绝迹。
吉林的旅游资源很有潜力。吉林人开始承认环境对生活的影响了。常常有人把受伤的野生动物送到动物保护部门。麻鸭也已经可以与人近距离“交流”了。我爱我的家乡,可我不想让家乡父老重蹈温州人的覆辙。从前温州人做劣质鞋,恶名远播。如今温州已经发达了,产品质量也已经提高了许多。可是在世人的心目中,温州人还是不可信赖。其实温州做鞋的才有几家,更何况是做劣质鞋的。总不至于温州人那个年代都做鞋吧。即使是温州人自己,谁又能辨别哪些温州人可信赖,哪些不可信赖呢。总之对世人来说他们都叫温州人。向世人披露这吉林旅游的内幕,就是希望来吉林旅游的游客们提高服务须求,敦促本地的旅游服务提高质量,早日使本地的旅游业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④补上松花江已破的铜帮,堵上松花江已穿的铁底。
松花湖是日伪时期截断松花江而成的人工湖,湖水深逾百米。位于吉林丰满的松花湖水电站,是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力发电站。松花湖以下的松花江水,都是从91米高的松花湖大坝的底下发电后流出的。在没有汛情的情况下,位于大坝上部一排放流孔是关闭的。汛情严重时,坝上部一排放流孔,全部打开,湖水从67米高处飞流直下,足可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境界。放流时,数公里之外就能听到轰鸣声。北方见不到长江三峡大坝放流的人们,完全可以在汛期来松花湖模拟体会一下。
读者朋友可能觉得跑题了,谈雾中仙境,怎么介绍上松花湖旅游了。了解松花湖历史的人都会明白,吉林的一江大雾,甚至神奇的吉林雾凇的玉树琼枝都是松花湖的杰作。丰满水电站用来发电的水都是从湖底流出的。湖底的水,因为长年与湖面隔着几十米水深,终日见不到阳光,所以夏秋季温度较湖面的水低很多,冬季则比湖面的冰层温度高许多。所以流出湖底,推动水轮机后迅速暴露到坝下江面,并顺流而下。与自然环境的温差,在夏秋季的早晨与傍晚则会出现大雾,雾的大小,与自然界的温度有关。白天日照温度升高的快,难以形成雾气。冬季水一流出湖底,夜晚在自然界低温下形成的水气,遇到江岸树枝冷凝成冰晶,这就是雾凇,雾凇一般在后半夜形成,清晨向世人展示她们的妖艳。因此江城的一江大雾与雾凇是历史与自然的结晶。
人们常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其实松花江水才无愧于从天上来呢。这不仅是因为迳流量比黄河还要大的松花江水源自长白山天池,同时松花江是满语“松阿里乌拉”的转译,就是“天河”的意思。把松花江比作从九天落到地上的天河,概括了它的宽广绵长、富饶美丽和神奇风光。走进松花江的晨雾,就如同走进历史的天空。
吉林办了多次雾凇冰雪节了,可是无论怎样科学计算,抑或是加大放流量,就是不能预期迎来雾凇仙子。因为主办雾凇冰雪节的人不懂得雾凇并非只是自然奇观,那里面还有历史的凝重。建造丰满水电站时,大量的中国劳工为此丧命。有许多劳工的尸体就被浇铸在大坝的钢筋混凝土中。吉林雾凇是那些命丧丰满水电工程的中国劳工的灵魂创造的奇观。所以那些肉食者是很难看到雾凇的英姿的。她们只把冰清玉洁妖艳展示给善良的人们。
暑假以来,多次领略松花江的晨雾。有时浓雾锁大江,只能听到江对岸传来的汽车鸣笛声;有时大雾弥漫上江两岸,向晨练的人们传递着历史与自然的信息;有时雾气缭绕,罩住江面与两岸的地面和江中小岛,树成了无根之树,楼成了空中楼阁。一派仙乡景致。走在雾中,与雾同行大有“移石动云根”之感。
……
傍晚,领着女儿来江边散步。淡淡的江雾又走上岸来,女儿戏谑地指着江滨公园里的一块块人造巨石问:“爸爸,贾岛说‘移石动云根’,你说这雾是哪快石头生出来的呢?”听到女儿话,想起这篇没有杀青的文章,我用手一指来来往往的行人说,就是他们这些“石头”生出来的。无论这雾升到多高的境界,它们(他们)的根都在这些人中。女儿望着神情凝重的我,懵懵懂懂地点了点头不再言语了。
注释:
①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② 江湾大桥,原定名彩虹桥。可能是因为觉得曾经有一个彩虹桥垮塌了,不吉利又名之曰江湾大桥。因为此桥位于本市的江湾路。
③ 鲫鱼,原本是松花湖特产,因为其味道鲜美,被黑龙江省引养到镜泊湖。后来,吉林的鲫鱼捕捞绝了,只好再从镜泊湖引回养殖。
④ 由于松花江自然环境的恶化,被本地人戏称为铜帮已破,铁底已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