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杀人悲剧为何频发?
两名花样年华的同窗女大学生,在共同经历一个充满血腥的上午后,人生从此改写:一个成了伤残少女,一个成了杀人犯(11月13日宁波《东南商报》)。
大学生,是天子娇子,是时代的幸运儿。一段时期内,大学生被人为地给予了相当的荣誉,赋予了相当的光环。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进行深造,毕业后得到一份好的工作,是许多莘莘学子十几年寒窗苦读后的一致梦想。
现代社会在悄悄地发展变化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许多高校的扩编扩招,能否进入高校学习已不再是很难办到的事,但是能否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深造,仍是学生们耿耿于怀的追求目标。压在在校大学生们身上的压力因此也并没有减轻,毕业不包分配自谋出路,毕业等于失业,就读大学的名气、地位,父辈们对他们过高的期望值,等等,透过笼罩在大学生们身上耀眼的光环,我们可以看到压在他们身上的压力,较之以前更甚,而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和疏导。长久的紧张学习和来自各阶层的压力,使学生们的神经绷紧到极点。
曾经轰动一时的在校大学生马家爵杀人案,手段之残忍,情节之恶劣,超乎了我们所有人的想象,令我们目瞪口呆。这次发生在长沙医学院的两女大学生之间的血案,同样令我们震惊。在举目无亲的外地求学,同学之间本应亲如手足,相互关爱,相互之间先前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却为何频频把杀人的屠刀举向自己的同学和朋友?
许多在校的大学生,其心智的成长与他们年龄的成长并不相匹配。在家家长望子成龙,在校老师盼望学生早日成才、追求升学率,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遭受长期的学习和升学压力,导致一部分学生心灵扭曲变态,在失去理智又有外部诱因的影响下,就极易做出不计后果的疯狂之举,沦为“冷血杀手”,使同在一个教室里读书的同学瞬间遭受灭顶之灾,让无辜的家庭遭受心灵的创伤。
这些血淋淋的事例,虽然不具有普遍性,但究其造成后果的严重性,不容我们忽视。专家认为,造成这样的悲剧源于情感教育的缺失。但我认为,对这些在校大学生,在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及更多的心灵关爱,进行情感安抚的同时,更应该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一个人立足于社会,如果没有了理想和信念,没有了人生追求的奋斗目标,就容易陷入自卑自艾的情感之中,形成自私狭隘偏执的心理,在不理智的情况下做出令人瞪目结舌的可怕之事。
关爱大学生们,使他们的身心协调一致地健康成长,是所有家长、老师和整个社会的责任。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关怀,向他们伸出授手,助他们一臂之力;在他们情感受挫的时候,及时疏导开解;在他们感到迷茫的时候,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些都是我们作为社会人应尽的义务。大学生们是我们的希望所在,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他们,我们的未来需要他们。
- 上一篇:一日两新闻
- 下一篇:对患病说[不]的十大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