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哨”折射三重悲哀
年度CBA的冠亚军决赛终于落下帷幕,几家高兴几家闷,笔者并不太介意。但看了比赛,有一点却惹得笔者眼球不舒服,为什么在冠亚军决赛时,几场比赛的主裁判总是非洋人“执法”不可?我们堂堂的中国人却总是当个配角?发人思索。
“洋哨”主宰冠亚军决赛,实在折射出重重悲哀。
首先折射出国人潜藏在灵魂深处的观念悲哀。由于近代中国经济落后,国力羸弱,屡遭列强欺凌,于是畏洋、仿洋而至于崇洋的观念根深蒂固。清代末年,留学日本风行,崇日始焉。国民政府时期,转而崇美。新中国建立后,虽大批崇洋媚外,但崇苏更达于极致,从政治到经济、文化,到思维,几乎一切照抄苏俄,叫“一边倒”是也。虽然曾经一直把一些国家称之为帝国主义而一律视为仇敌,但改革开放之后,崇欧美之风虽未曾张扬,但尽在不言中。要不然,官儿款儿怎么就把他们的子女纷纷送到欧美留学,乃至定居。反了那么多年的崇洋,观念竟如此之脆弱,不亦悲乎。
其次是折射出人才之悲哀。十数亿人口之央央大国,竟找不出一个能胜任冠亚军决赛的国人主裁判,不得不请洋人“执法”球场,难道不让人深感悲哀吗?球场上裁判的水平,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水平。没有优秀的裁判,就出不了出类拔萃的运动员,如同没有才高八斗的导师,也就出不了学术冒尖人才。回顾媒体,球场上吹黑哨的不是一次两次,因此而出现球场骚乱的也屡屡刺激人们的眼球。球场如是,学术界呢,文学界呢,经济界呢,教育界呢,等等。不用笔者赘言,读者诸君自可作出判断。我们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度,怎么就没有拿过一次诺贝尔奖。不亦悲乎。
再次,“洋哨”折射出公信力的悲哀。其实,我们的裁判也不一定就全是庸才,但每有裁判失误(而这种失误又是再高明的裁判所不可避免的),不仅是在场的球迷和球队教练,都会起哄,都会“理直气壮”地痛斥之,我们的媒体(尤其是球队所在地的媒体)也因为“立场”不同而跟着“烧火”。“洋哨”执法就不同了,即使有误判,就是不见有上述球场现象。个中原因何在?国门已经敞开,这与从国外看到的与听到的信息不无关系,人家那里公正、公平,不敢作弊,等等。而在我们这里,常常听到人们在问,现在还能相信什么?假烟、假酒、假药、假证件、假人、假美女、假大师、假党员、假军官、假高干、假夫妻,等等,由于利益的勾结和趋动,“假家军”已经是无所不在了。公信力何在?不亦悲乎。
最近中国监察学会原副会长杨敏之指出,“当体制、机制、制度给人们下较多的作恶空间时,教育就会失灵”。他是针对反腐来说的,但对于要走出“洋哨”折射出的悲哀,杨敏之的这番话,是不是多少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呢?
- 上一篇:不妨永久留下那座“孤岛”
- 下一篇:“开展打击偷盗自行车行动”宣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