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人民热爱的诗人
李白是在中国历来的诗人中受到人民普遍热爱的一位。
李白的名字在我国人民中间是这样的通俗,提起他,很少有人不晓得。在戏里,有《太白醉酒》的戏;现在在乡间的酒店里还常见到“太白遗风”的招牌;在小说里,有最通行的小说《今古奇观》里的“李太白醉写吓蛮书”一段;在民间传说上,各地的儿童都知道李白逢见一个老太婆要把一根大铁杠磨成绣花针的故事——李白的用功,据说就是受了这事的感动。就作品论,凡是认得几个字的,都能背出李白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就名胜古迹论,各地也都争着传说有李白的足迹,这里也说他曾读过书,那里也说他曾歇过脚。李白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是这样熟悉,印象是这样深刻,所以很多人仿佛一闭上眼睛,就可以想象出李白是什么模样儿。
(二)先给李白画一个素描
李白到底什么样儿呢?一般人却只是凭想象去猜想。也有些画家去画李白的,但也只是从李白的作品里去揣摩李白的性情、精神、爱好,而想着画罢了。李白真正什么样儿?我们试从李白自己以及他同时的人的记载里去找找看。
当然,这些记载是不完全的,因而我们也不可能构成一幅完整的李白的肖像。然而有几点,却是可以肯定的:
李白最特别的是两只眼睛,这一点给人印象很深。对李白很崇拜的诗人魏万,曾经跑了三千多里,就为的去找李白。据他的记载是“眸子炯然,哆如饿虎”[1](眼珠剔亮,大得像饿虎的眼似的)。李白另一位朋友崔宗之也有诗道“双眸光照人”[2]。可见这一点是公认的了。
李白最喜欢谈。在崔宗之的同一诗里就说:“清论既抵掌,玄谈又绝倒。分明楚汉事,历历王霸道。”这是说他爱发议论,能谈哲学。熟悉汉高祖楚霸王那样的历史故事,又能谈一套政治理论。据李白自己的记载,他一个本家弟弟李令问曾经醉中问他:“哥哥的五脏都是绣花缎吗?要不,为什么开口就说得那样漂亮,下笔就那样哗哗不止呢?”他也大笑,自己承认了。[3]
李白喜欢穿紫袍子。他曾在金陵(现在的南京),把自己的紫皮袍拿去换酒,“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酒来笑复歌,兴酣乐事多”[4]。他也曾穿着这紫皮袍去看朋友,“草裹乌纱巾,倒披紫绮裘。两岸拍手笑,疑是王子猷”。这是说他潦潦草草地把黑纱在头上一缠,紫皮袍随便一穿,人们见了,是一阵哄笑,竟以为是晋朝那位爱看雪景又最有豪兴去访友的王子猷呢。[5]这两处都是他自己的记载。
李白还常带着刀子。这是因为他会武术,也杀过人[6],恐怕还入过下层社会组织[7]。崔宗之的诗里就说他“袖有匕首剑”。
又因为李白曾经长期间学过“道”——中国道士那一套的“道”,所以他有一套道士的制服,魏万曾这样记载。[8]他经常带着道书,以及道士炼丹用的药等,他同时的一个诗人独孤及就这样记载着他的行装。[9]他自己的《夏日山中》诗说: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他的《山中答问》诗说: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〇 南宋 梁楷 李白行吟图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就更给人一个印象,真是飘飘欲仙了。李白是不是真是一个不关心人民的“神仙”人物呢?不是的,如果那样,他就不配称为中国一个大诗人了,而且,如果那样,他也就不会为人民这样热爱了。但这样的误会,是容易发生的。关于这,以后要详细谈到。
这就是我们对他的几个可靠的具体的印象:大眼睛,挺精神,喜欢穿紫色,带着短刀,有道士服装,也有道士的书和药,各地游荡,爱好谈论,人们看去,仿佛是仙人。
注释
[1]魏万《李翰林集序》,是李白逝世前一年(公元761年)作。
[2]崔宗之《赠李十二白》。
[3]李白《冬日于龙门送从弟京兆参军令问之淮南觐省序》:“常醉目吾曰:‘兄心肝五藏,皆锦绣耶?不然,何开口成文,挥翰雾散?’吾因抚掌大笑,扬眉当之。”
[4]李白《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5]李白《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绮裘乌纱巾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
[6]魏万《李翰林集序》:“少任侠,手刃数人。”
[7]李白有《赠武十七谔》诗,其序说:“门人武谔,深于义者也。质木沉悍,慕要离之风。”可见这种门人是属于武侠一流,所以可能是指一种流民的结社,就像孔亮喊宋江是师父似的。李白又有《秋夜于安府送孟赞府兄还都序》一文,说:“夫士有饰危冠,佩长剑,扬眉吐诺,激昂青云者,咸夸炫意气,托交王侯。若告之急难,乃十失八九。我义兄孟子,则不然耶?”上面所说正是流民的行径,下称义兄,可见也正是指的这一方面的结义弟兄。
[8]魏万《李翰林集序》:“曾受道箓于齐,有青绮冠帔一副。”
[9]独孤及《送李白之曹南序》:“是日也,出车桐门,将驾于曹,仙药满囊,道书盈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