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细雨文学网-中国纯文学经典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杂文频道 > 杂七杂八 > 还是该多点自责吧

还是该多点自责吧

 

作者:曹友琴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1-08-23 阅读:
摘要:8.7日《南京晨报》用一整版介绍了两个孤寡老人的境况。读来让人神伤。一位84岁老太马淑珍,在一间10来平米的低矮平房里生活,屋

8.7日《南京晨报》用一整版介绍了两个孤寡老人的境况。读来让人神伤。

一位84岁老太马淑珍,在一间10来平米的低矮平房里生活,屋内“空气又热又湿,散发出一股霉味,房顶上露出10多个细洞”。天上下雨屋内漏。她患有心脏病、风湿病,每月药费至少要百把块,每月靠330元低保度日,还要每月付房租。老人“半年都没买过肉”,“一夏天没舍得吃西瓜”。

另一位老人倪大妈,身患严重的血液病,浑身疼痛难忍,还带着一个智残的30多岁的儿子。他俩住着一间“面积很小”的小屋。由于收入微薄,社区在大热天送了她一台电扇,可她为了省电费,“电扇舍不得开”。社区对她很赞扬,“他们再艰难也不主动给社区添麻烦”。

面对老人的艰难,周围百姓时而伸出援助之手。然而,这些百姓也都是社会底层人群,他们本来就是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也只有给老人送点菜蔬,那是不可能使老人有根本“保”证的。两个老人依旧处于极度贫困之中。加之基本生活品的暴涨,对老人将更是雪上加霜。说她们蹒跚在死亡线上,似不为过。

百姓是付出能够付出的爱心了,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管理者面对这样生活的老人们,是不是更应该有深刻反思和自责呢?

只要略有点常识,两位贫病交加的老人生活,低保费之低,是“保”不了她们最起码的生活需要的。我们制定了不少特发事件的种种应急机制,社会是不是也应该对这样贫困者,建立起应急机制呢?报道文章中,一再提到社区领导在关怀老人,给老人送去了电扇。这就是救急吗?想来,这电扇或许就是因为装了空调而淘汰的电扇,才送给老人。明明知道老人付不起电费,送电扇又有什么意义呢?人们只能想到“作秀”一词;明明看到老人住的斗室,“屋顶上露出十多个细洞,透着亮光”,一下雨就漏,怎么就想不到以举手之劳,帮老人去修理一下呢?一位社区的王主任对着记者十分沉痛地说,她们“实在可怜!”这“实在可怜”四字是由衷之言吗?但愿不要调转脸之后就掉到东洋大海。

是不是没有力量去援助这些无助老人呢?且不说全国每年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公款旅游开销近万亿,最近湖北清理今年的各项检查、评比、达标、表彰等活动计3105个项目,就涉及资金2.87亿元(第8期《半月谈内部版》)。这种“活动”,各地似乎大致相同。能花去天文数字的人民币做许多无用功,救援特困人群自当不在话下。关键是“公仆”们是不是把这些最弱势群体真正放在心头。倘若某些“公仆”们的父母,也处在这种生活境况下,会是怎样的呢?应该将心比心呀。

赞美这些无助老人是“再艰难也不主动给社区添麻烦”,让人感受到苦涩。老人求助于社区,是不是就是“添麻烦”了?是不是因为她们从来不给社区“添麻烦”,赞美一番“咱有多好的老百姓呀”,就可以让某些“公仆”们舒适地坐在办公室里泡空调、吃冷饮、领福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连封建社会也懂得这个道理,难道今人就不需要这样的基本道德要求了吗?其实,这不只是道德伦理问题,更是真正“以民为本”的理念问题。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