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时期的领袖
今天的人们简直不能想象,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第二国民银行的财力究竟有多大。它操纵的钞票占当时美国货币流通量的20%,其资本是当时美国政府年度总支出的两倍之多;1819年金融恐慌之后,这家银行更是充当了公款的保管库,控制着政府的钱。但是,这家几乎操纵美国经济命脉的银行居然是私营的,且很多股东并非美国公民。另外,它还滋生着严重的腐败。
不难想象,这对于美国来说有多么危险。杰克逊总统决定收拾它。可是银行以攻为守,在杰克逊竞选连任之际,提出更新营业特许证的要求。如果获得批准,特许证的有效期能持续到杰克逊下一任期满,他对它将无能为力;如果他动用总统权力坚持否决,也得等到下届任期才能“整死”它。现实却是,如果杰克逊这样做,他很可能会在竞选中失败,因为当时国会山上支持银行的人太多了。
银行法案在参众两院非常顺利地通过了,交到了杰克逊手里,他必须在人格荣誉和政治现实之间进行选择。所有的人都劝他留条后路,但是他决定,即使输掉最后的那场决斗,也要坚持他为人的原则立场,坚持做他相信是正确的事。他亲自起草了就职期间措词最尖锐的否决咨文。结果,他赢得了竞选。
杰克逊开始采取措施,从第二银行撤走政府的存款。美国联邦政府不但第一次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还开始有盈余。第二银行孤注一掷地采取紧缩银根,试图制造金融恐慌以震撼国民经济。杰克逊顶住了这次压力。第二银行在三年后资不抵债,倒闭了。
也许这样一个小例子就能让我们领略到,要成为美国总统,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诚如《危机时刻的大国领袖》一书的作者所言,“总统之为总统,不在于智力,而在于意志力和决断力能否经得起考验”。总统们在作决定的时候,尤其在面临危机和紧要关头时,往往并不按常规办事。这时的他们不考虑政治权宜之计,甚至还违反大多数民众的意愿,更不要说一些顾问们的意见了。而他们要为这样的决定担负全部的责任,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克利夫兰总统是民主党人,一辈子维护工人权利,曾通过立法使工会获得合法地位,却在芝加哥工人罢工并焚烧世界博览会会馆时,果断地下令派兵镇压。为了赔罪,他规定每年9月第一个星期一为美国劳工节。
二战时,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喧嚣一时。罗斯福顶住巨大压力,绕开国会的批准,直接运用总统特权向英国派遣驱逐舰。这导致舆论哗然,被认为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专横的行为”,是“一个战争行为”,罗斯福因此被报纸斥为“美国的第一个独裁者”。而现在我们都知道,美国参加二战对于世界和平意义多么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