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细雨文学网-中国纯文学经典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散文频道 > 随笔小记 > 扇的情趣

扇的情趣

 

作者:带雨的云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2-11-24 阅读:
摘要:扇文化是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如果有个扇馆,一定会是色彩缤纷、琳琅满目,游人络绎不绝。 有人说扇从舜的时代便有了,是用芦苇

扇文化是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如果有个扇馆,一定会是色彩缤纷、琳琅满目,游人络绎不绝。

有人说扇从舜的时代便有了,是用芦苇编成的。理由是《乐雅》中有记载曰:“以木为扉以苇为扇”。

误解,完全是误解!记载中的“扇”是指“窗扇”而不是指用于扇风用的“扇”。古代的屋子用木作门,以芦苇作窗。所以记载着“以木为扉,以苇为扇”。芦苇编成扇既重且没有风,他们哪里会舍轻而取重,舍有风而取无风,以芦苇为扇的呢。

古人一定是由于禽的翼尾的启发而创造了扇。殷代记载中的“扇”便是羽毛的,最大的扇称做“翣”,不是为了搧风而是为的蔽日、遮风、挡灰,叫做“障扇”,帝王出巡时左右宫人各执一“翣”,站立在帝王左右,或者蔽日,或者遮风,或者挡灰。

最初的“翣”是以雉鸡尾作成,所以又称“雉尾扇”,后来改用高贵又灿烂的金绿色孔雀尾毛,能蔽日挡风沙,又显示出华贵和帝王的威风凛凛。

民间的扇比帝王用年代“翣”出现理应是早许多。既然是先有百姓后有皇帝,不言而喻,是先有了百姓的扇,尔后才有了皇帝的“翣”。百姓纯粹是为了搧风,既然羽毛轻,编制方便,又就在身边,而且资源丰富,岂能舍近而求远,舍易而求难,舍轻而求重,舍羽毛而求芦苇呢。

最大的扇是孙悟空从铁扇公主处“借”去搧灭火焰山的那把“铁扇”,这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最小的扇则只有巴掌那么大,称做“袖扇”,不用时可以藏进衣袖里,所以称做“袖扇”。

袖扇多是用檀香木制作的,因为面积小没有多少风,但因为材质好,还有一股幽香,可以显示豪华与富有,展娇艳与迷人。

于是,太太小姐少奶奶们手握袖珍小扇,翩翩于巨富大佬们的云集处,扑扇生香,用现代词汇叫做可以去那些重要的场合进行“公关”,令那些官员和巨富们恍恍惚惚、神魂颠倒:

小小香扇握手中,娇滴滴态更从容;

一颦一笑露风采,政界商场胜诸公。

诸葛亮在华夏子孙中,是使扇最赫赫有名者,时髦的词儿可以称做“扇星”。诸葛亮不分春夏秋冬都随身带着一把鹅毛扇,无论与敌方谈判还是召开“政治局会议”或者“最高国务会议”,或者是布置任务、指挥战斗,随时随刻都手执一把鹅毛扇。

诸葛亮并不是为了扇风,那是他的指挥棒、方向盘;军师不言不语,在扇的挥洒自如中表情达意。布“空城计”时,他持一把鹅毛扇端坐城头,镇定自若、旁若无人,给曹军巨大的精神威胁,敌军千军万马落荒而逃。

清代文职官员纪晓岚也十分爱扇,至少可以算是一个“扇迷”吧。他的扇是皇上所赏赐,别人看见他的扇犹如圣旨,要敬他三分。

善于用扇的人可以把扇变成身体的延续、语言的补充,还是感情的挥洒和表情的延伸。扇能够调节和改变说话时的气氛与节奏,语塞或难以定夺之际,边搧扇边构想谋略,如同现代人借香烟缭绕之中,定主意、做决策。

扇子还是艺术表演的重要表情工具,是轻歌曼舞中身段的延伸,相声表演时候的挥、拍、扇、甩,都能成为感情的扩充。舞蹈演员通过扇子把动作幅度放大,能使线条更加舒展美丽,舞姿更加迷人,扇的发挥,能够如同古人形容的“长袖善舞”。

电视剧《大宅门》中香秀的“扇”戏就是一例,她耍弄王总管后,扇子忽然从左向右从右向左作弧形状挥洒,用力的搧,急速的搧,慢慢的搧,轻轻的搧,各种姿势动作,优美而又表现了她的咄咄逼人。扇子一来一去,搧得王总管眼花缭乱,忐忑不安,欲言不得,欲罢不能,哭笑不得而又无可奈何。

“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美眉们则爱借扇作娇滴滴态,增风韵迷人。也有人借扇掩羞遮丑、缓和气氛、掩饰心虚与焦虑。俊男则以扇作风度翩翩、潇洒倜傥和仪态万方。公子小姐还在扇面题词表爱意,扇成了牵针引线的“红娘”“一扇定终身”。

传说一鹤发童颜老翁路过一家门外,主人见老人冒烈日行,便延请至堂屋稍事歇息,送来扇子和茶水。客人见主人善良好客便要来了笔墨,为其扇面题“清风徐来”四字。

那是一仙翁道长,扇子题字以后果然能引来清风和凉爽,后人们便依葫芦画瓢,“清风徐来”的题词代代相传。

扇面题字各个时代情趣各异:有:“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的温情脉脉;有“世间多少不平事,不会作天莫作天”的愤懑发泄;有“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的向爱慕之人的试探;有“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层台笑上楼。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的酸溜溜的乐趣与调侃。

“纨扇本招风,曾将热时用;秋来挂壁上,却被风吹动”的诗句则把扇子搧风变为风搧扇子的幽默与谐趣,更又另一番情趣和哲理。

一些年代扇面上是标语口号或领袖语录,为宣传政治主张和信仰服务。小小尺纸在代代风流中,但见多少的政治争夺啊。

扇面也兴诗画配,画面有山水仕女、花鸟虫鱼、梅兰竹菊。

传说,魏王曹操筹谋大事之时,曾要杨修为他的扇面画幅仕女图。杨修不慎掉下数滴墨,于是改作《飞虫图》送给丞相。曹操初观时双目圆瞪,再细看,原来是借飞虫遮天赞颂他,是预测他的未来,遂回嗔作喜,大加褒奖。扇面的题词是:

小小蚍蜉岂能撼大树,巍巍大象确实怕老鼠;

老天高高在上人人畏,唯独飞虫聚成蔽天雾。

开始市场经济以后,扇子成了宣传企业的“媒体”,一把把印着企业名字的扇子放在剧院、影院、展厅、公交车上供乘客无偿使用,既办了社会公益,又为企业大大的扩大了知名度。

没有电的年代,理发店有一种拉扇。头顶上一两排用布料做成的排扇,两个孩子忽悠忽悠的拉,给理发的客人送去凉爽。

现在有了呼呼叫的电扇,轰轰响的空调。比扇子惬意得多。只是没了扇子的情趣和幽默,缺了扇子文化的内蕴。电扇和空调机的呼呼轰轰中,再没有扇子延伸出来的小姐娇姿媚态,公子不能再抖擞出风流倜傥,当然还没有了那种诸葛亮般的“指挥棒”。

说句玩笑话,若形容扇子为小家碧玉,电扇是大家闺秀,空调便该是阔太太了;新的世纪还是“阔太太”更吃香许多。天渐热,作《扇的情趣》数语助歇夏中趣说。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