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桂树
又是金秋,桂花飘香。心头又清晰地浮现出那株最初的桂树。
上世纪50年代初,就读于古城扬州。校舍不足,三二学友寄宿在小巷深处一户古色古香的民宅。卧室窗前是一方天井,天井里有一株碗口粗的桂树。房主人也说不清是什么时候栽种的。生于穷乡避壤的我,这还是第一次见识桂树。总喜欢推窗仰望,那绿得油光发亮的叶片密密匝匝地布满枝条。透过青翠,悠悠白云,一方蓝天,怡然养目,久久伏案温书的倦意悄然飘去。如今,我已是两鬓染霜,那最初的桂树却依旧是保存在我记忆里永恒的美好。
仲秋某日,清风送爽,陡然有幽香袭人。学友高兴得嚷起来:“桂花开了!”拥到小院,果然是那株金桂芳蕾万点,黄灿灿的小花朵羞答答地挤地绿叶丛中,妩媚而含蓄地微笑着。流连观赏,尽管比起牡丹大家闺秀般的雍容华贵,比起桃花勾人心魄的灼灼其华,比起夏荷亭亭玉立的高傲,桂花缺少姿色,上镜头不出彩。然而,对于桂花,我却是一见钟情。我喜爱桂花有着西子淡妆的秀美,有着新月般的风韵,不浓艳,不雕琢,不张扬,俊逸从容,孤俏素洁,淡雅娴静,楚楚动人。桂花有“独占三秋压众芳”的赞美,绝非过誉之辞。
众多花香,人们可以一下子从中辨别出幽幽桂香,可谁又能准确地分辨出桃花香还是李花香?清人李渔说,“秋花之香,莫能如桂”,然也。可是谁又说不清为什么桂香如此之高雅独特,国人便只有请神话出来帮忙了。传说桂树本是月宫之物,是吴刚一不小心把种子洒到人间,这才生出那特有的“天香”。好事的诗人也跟着附和,“桂子月中落”,“不是人间种”。一些弄神作鬼的“仙人”更胡吹以桂为食,可以轻身飞升天堂。桂树被神化了。
有民歌唱道,“村里的桂花开了,那香味十里八里,直往心里钻”。更奇的是,钻到心里之后,刚想慢慢品味,却又悄然消失;刚忘了那幽香,偏偏又悄无声息地飘过来。若即若离,若隐若现,煞是撩人回味,韵味无穷。于是有人用桂花制作桂花汤圆、桂花年糕、桂花芋艿、桂花酒、桂花鸭等等。人们品尝美食,桂香也悠悠,情致也悠悠。
沐浴于桂香,感受其高洁,熏陶肺腑,一种美好感情便荡漾在我的心头,心境便如同一泓清澈的秋水,平静、晶莹、恬适。桂树添香,读书也读得特别有滋味,眼里的世界也是那么清纯而明亮,生活也是那么充满诗意。这大概就是现代人挂在嘴上说的“环境育人”。
大凡人生的第一次获得的美好印象,就往往定格在最初的特定场景。对于如今有人把桂树栽植到车水马龙的道路两侧,我总不以为然,总觉得那是亵渎了这“天香”之树,甚至联想起“文革”中街头示众的不堪往事;总觉得生性好静、有着仙风道骨、不喜聒噪的桂树应该生长在深深庭院,生长在秀美的花园。
最初的桂树情结,剪不断,永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