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课
多么晴明的天气!蔚蓝的天空,白云如絮,随意铺散。云片被涂上明亮的光彩,鸟儿忽的飞入,是谁扔出一个黑色的纸团。港口城镇化建设的港区富有现代气息,道路宽敞,花草树木修剪整理得如同公园,初秋的树木仍旧绿意盎然,欧洲风格的建筑林立其中,优雅美观。
新的办公室成员让我舒适满意,徐、张、董老师都是安静、单纯,不会叽叽喳喳闲聊,还能彼此关照。中午喊吃饭那一刻,我突然发现办公室的氛围特别好,每个人都在专心地备课。
今天准备两节课,一节是《学会把生活变成文字》,教学生学会写日记。手写教案有点阻塞,不太顺畅,因为一边思考一边抒写。手机备课可以修改,以后要先准备稿子,再誊写。
堵在哪里呢?课堂的训练点的安排,组织鼓励的语言,训练的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开学第一天的生活如何变成文字?我们最留意的精彩瞬间。这个“精彩”是多义的,这个“精彩”是相对的,这个“精彩”可能是短暂的,因其转瞬即逝,所以需要我们去捕捉,及时记录。周笔畅的《笔记》中写道:“……回忆的画面,记录的语言。爱始终是你手中长长的线,……。”热爱生活,欣赏生活是写作的基础。留意生活中的趣事、新事、影响自己的人和事,沉浸式描述。
PPT的确很重要,我把图片展示出来的时候,同学们觉得很亲切,那就是我们真实的生活。图片是有所选择的,8月31日的天气和开学第一天的几件大事:换课桌椅、打扫卫生、发新书、做核酸检测……,作为示例,我把天气的图片做了文字描述。“八月初秋,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下起了雨。坐在望向车窗外,天空中灰云低垂,似满脸愁容。地上湿漉漉的,空气是湿漉漉的,树木也是湿漉漉的,一切都充满凉意。心中感慨:天凉好个秋!新学期让我充满期待,又颇有压力。这阴凉又舒适的天气,如同我此时的心情。”
讲完以后,便当场写作开学第一天的日记。新初一的同学字写得好看的不多,大多数同学不会分段,段前不空两格。唯有七(1)班外来借读生的日记让我拍案叫绝:字好看,段落清晰,行文流畅,遣词造句老练。然而,只此一篇,我读到的是小学教育的差距。
从初三到初一有很大的落差,批阅时,我的评语便有点不受控制,对缺点加以指摘。后来意识到新生要以鼓励为主,千万不能在开头就让他们失去信心。转而寻找文中的闪光点,划出来表扬。初步打算哄出一半的同学爱上写日记,他们能自主地发挥,乐于表达。另一半得花一些时间指导,让他们慢慢学会写生活。
做对他人有益的事,便是值得。
今天课上讨论如何写好一节体育课,本着突出情境感的目的。我带领他们一起回顾周一的体育课。“事情是怎么开始的,王同学你先说。”
“下午第二节课,老师走进教室,冲我们一挥手,同学们立即会意,纷纷走出教室排队去操场。”“不似前段时间那么炎热,今天天空蔚蓝,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气候宜人。我心里想,真是上体育课的好天气!”
橙色的环形跑道,中间大大的绿色草坪,同学们释放心情,说说笑笑,自由自在。因为新体育老师不像之前的王老师那么严肃认真,体育课总是很自由。不见老师的身影,我正纳闷,回头却看见他从体育室出来,手里拿着跳绳和我尺子。“期末了,我们要进行体能测试,这节课,我们测一测立定跳远和一分钟跳绳。”我一听,心想:“惨了,这两项我都不行。”
怎样叙事才会有情境感?特定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中心事件明确,把字写端正美观,把中心事情写清楚,突出关键细节。
将读者带入那时那境,需要那个时空的具体情境。那时“我”在哪里,“我”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尽管文中不出现我,那也一定是一个较为明确的时空。
“学校报告厅在三楼,“六一”节那天,一楼楼梯口来来回回穿梭着穿艳丽民族服装的学生,还有一些拎着化妆包的家长。化了妆的女孩看见我,不好意思地和我打招呼。三楼传来很响的试音声,节目在紧张有序地排演中。”
天空越漆黑,显得人间越繁华。夜风吹散不安和焦躁,留我独坐街边沉思,和那些树木一样安安静静。汽车亮着大灯呼啸而过。空调外机水落在雨棚上滴滴答答。行人大声交谈生活中的琐碎从身边走过。小狗被用绳子牵着,高兴地摇着尾巴,年轻的情侣吃着冰淇淋。
强调要尽可能的有意识的用描写替代叙述,因为描写更有画面感,更能把读者带入境。然后也展示了我昨天的日记。我原本也想迅速开始的,突然想到一定要用描写的方式来替代叙述,于是我描述了当时的画面。学生看得很专注,读到周志豪那个环节的时候都笑了,这个颇有生活的味道。我建议他们在写事写人的时候,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描写,通过这些细节来写出人物的精神。
“凡事能描写的就不要叙述。中年鲁迅在回忆儿时的长妈妈的时候,都没有笼统的叙事,而是采用描写的方法回忆当时的画面,比如说长妈妈的语言:“迅哥儿,你要的三哼经。”“我”当时的震悚的心理。叙事一样是需要画面感。这样的描写不是很长的,只是一个特定的画面,所以写起来也不是很吃力。
我还想着打印一份作文作为案例,主要看别人如何观察生活和运用语言,是否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所有的技能都是从模仿开始,自己的尝试虽然很重要,但是没有学习进步缓慢,没有进步,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甚至会放弃。
临近放学的时候,很意外,陈邀我坐她的车回家,我欣然应允。一路上三个小女生兴奋地聊天、侃大山。梅翘起二郎腿,坐在副驾驶座位上,滔滔不绝地讲,时不时的爆发出一阵大笑,顾和陈也是开心不已。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是如此无所顾忌,我感觉到了年轻人的朝气。到了中年的我更喜欢沉静,但也羡慕她们,显然很难做到像她们这样思维敏捷。中途我们弯道水果批发市场,狂购了一通,她们带回去大大小小的箱子和袋子,我买了枣子和橙子。
晚上,空中飘着一点点雨星,没什么感觉,我还是坚持去做了会儿操。雨大了一点之后,就去健身房游泳。今天游泳又有了进步,“蹬腿的时候不要收大腿,这样身体会卷起来。”一位大姐好心地提醒我。我理解了她的意思,再练的时候发现似乎能够向前游得快一些了。
走出健身房,抬头看漆黑的天空,雨丝在灯光中闪烁。湿漉漉的地面,反射着灯光。拎着健身包,走向电瓶车的时候,我享受这夜晚的宁静与清凉,内心感到无比的充实。因为所有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没有空虚无聊之感,晚上回来继续写下这流水账。
生活如此平凡,而我就在这平凡中寻找着快乐。
关于“境”的写作
阳光透过窗帘照亮了整个卧室,看着窗户,我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关于写作的念头:“记叙文中的描写,除了人皆是境!有纯境的描写,有纯人物描写,最好是人与境的融合描写。”
我决定现场写一段:纯境描写“南窗挂着的黄色镂空绣花的窗帘已经陈旧,圆圆的吊顶灯很简朴,有了好多年。”人境融合的描写:“看着南窗黄色绣花的镂空窗帘,还有头顶上这又大又圆、简朴笨拙的吊顶灯,我想:它们已经老了。”
拓展延伸的思考:卧室、教室、操场、街道……人时时刻刻都处在某一个环境中,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把环境中的物和人放在一起去描写。比如说在教室里,课桌椅、窗户、走廊、连廊、大屏、粉笔、黑板、讲台等等都是此环境中的物。我们在写教室活动的时候,要出现这些人们熟悉的事物,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会有生活画面感。
试一段:
“我悄悄走进教室,坐到最后那张橙黄色崭新的办公桌边。这是最近学校给各班配置的办公桌,推行“双师”教学模式用的。老师正在使用展示台和投影仪给同学们讲试卷上的习题。“同学们要画图展示过程,这样就一目了然了。”他边说边画,不用尺子,随手划出的坐标轴、直线都是笔直的,而且似乎很轻松。在黑板上板书,白色粉笔留下的痕迹,一行一行,整齐清晰。此时,我注意到夏正歪斜着身体坐在课桌边,目光看着大屏,手上的笔一直在转着。”
这段文字里的“办公桌、投影仪、试卷、黑板、粉笔板书、课桌”都是特定境的描写,我们同学会把它们省略,只说“我坐在后面,看见老师在讲题目,板书很工整。夏同学坐姿不端正,手里转着笔。”这就是我常说的“整篇文章只有人的活动,没有背景,没有情境,显得苍白,缺少画面感”。
“今天我们坐的是一辆大大的蓝色电动车,蓝色的座椅,蓝色的窗帘。等车上人全了以后,师傅打开空调,车内渐渐暖和起来。我和唐邻座,聊起六年级音乐,'五线谱上的空心蝌蚪和实心蝌蚪有什么不同?''什么叫四份音符?'唐说,“哎,你好像对音乐有点兴趣,下学期我专门给音乐老师讲讲乐理知识。”我忽然想到之前和韦一起乘车,聊起音乐的时候,她也说希望能一起多交流。'这是什么?每个人对自己研究的领域,都希望有一个志同道合者,有一个倾听者,这就是共同语言。'我舒适地往后倚靠,心中默念:真好!聊天也会让你有收获。车身轻轻颤动,呼呼地前行,车内的空气依然温暖如春。”
这段文字里开头和结尾,都是故意写环境,表明人物是在车上的随意交谈,这就是生活中一个很普通的画面,但是写着写着,就发现其中也有有价值的东西。
“师傅,路尽头让我下车吧。”路对面有一家“徐州羊肉馆”,我决定去喝碗羊肉汤,安抚我那可怜的胃。穿过车流不息的街道,走进店铺。一对年轻的夫妇正在忙碌着,台上锅灶里是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周边放着烧饼、油条、切好的羊肉和各种配菜。我抬头看了墙上的菜单,种类很多,“给我来一碗羊肉面。”点完后看别的客人桌上有切好的烧饼,我忽然后悔自己的选择:羊肉汤泡烧饼一定很不错。
我们平时是不是可以把每个环境中的事物罗列一下,然后再想一个发生在这个环境中的事情,进行人与境的融合描写?每个同学都可以尝试一下。
- 上一篇:游黄海森林公园和西溪古镇
- 下一篇:第一次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