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细雨文学网-中国纯文学经典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散文频道 > 随笔小记 > 读唐诗(3)

读唐诗(3)

 

作者:霁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4-07-30 阅读:
摘要:第96页,韩愈写的《山石》,韩愈的一生行事很特异,两次受到贬斥但却倔强如故。他自己厚禄却关心孤寒,力排佛法,却爱与僧人

第96页,韩愈写的《山石》其实与山石并没有什么关系,应该是一首叙事诗。韩愈的一生行事很特异,两次受到贬斥但却倔强如故。他自己厚禄却关心孤寒;力排佛法,却爱与僧人交友。他的诗文和做人都很有个性。他的诗风“奇崛险怪”,不太好懂;语言散文化,缺少诗的美感。他的《赠贾岛》《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写得很好。

这首诗写的是韩愈闲居洛阳,游山住在惠林寺的事。雨后黄昏,山石险峻不平,道路狭窄,诗人游经山间的寺庙。刚刚下过雨,芭蕉叶子很大,栀子花肥。寺庙中的和尚介绍说古壁上的佛画很好,用烛火照着依稀可见。诗人在寺院里面铺床住宿,吃粗茶淡饭。夜晚静卧寺院,万籁俱寂,月色入户。天亮以后离开寺庙,晓色迷茫看不清道路,山间高高低低弥漫着烟雾。过了一段时间,看山花灿烂,溪水清澈,古松粗大。诗人赤脚踩石,涧水潺潺,风吹着衣衫。这样的人生很快乐,不为世羁绊,愿与志同道合的人住在这里养老,不再离开。自古人们爱山水,真正流连不返的有几人?

98页《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张功曹即张署,韩愈的好朋友,他和韩愈两个人都曾在长安任监察御史。闹旱灾时,向德宗进谏陈说“宫市”之弊,结果触怒德宗被贬为阳山令。不久,新皇登位,革除积弊,清理朝政,大赦天下,很多被贬谪、流放的人都返朝了。然而他俩因湖南观察使杨凭的阻抑,未能调任,双双被贬为参军。张署任功曹参军,韩愈为法曹参军。唐朝的参军,是贬职官虚衔,被人轻视,有过错还会受到笞杖。这一年中秋之夜,韩愈和张署喝酒,席间张署唱歌,歌声很酸苦,听了让人落泪。两个人被贬到湖南瘴湿之地,“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垫熏腥臊。”别人大多回京城,只有他们两个倒霉蛋,韩愈说,还是喝酒,听天由命吧。

100页,韩愈写《谒衡岳庙遂宿岳导题门楼》。这是韩愈写自己到衡岳庙祭拜占卜的事情。在阳山待了一年出头,新皇帝继位,大赦天下,韩愈也不例外,从阳山到湖南郴州待命。本以为能再回长安了,最终结果大失所望,韩愈被安排去江陵履职一个小官。从郴州前往江陵的路上,途径衡山,期间写了这首长诗《谒衡岳宿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那么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他首先介绍了南岳衡山的雄伟高大,说它“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那天,他正赶上一个秋雨季,天气阴霾没有风。他默默祈祷,心想看能不能感动神灵?后来竟然灵验了,天气放晴,云雾消散,群峰露出来。仰望衡山高耸入云,山峰直插云霄。沿山路而上,两旁是松柏。前往寺庙,寺庙是粉墙红柱子,有神仙图像。沿台阶而上,弯腰恭敬地献上祭品,想要表达自己的诚敬。庙里的老和尚揣摩他的心意,说他抽到一个上上签。韩愈不以为然,心想你不知道我的境遇啊:被贬到荒蛮之地,没有被处死。有吃有穿,在此终了,已经很幸运了。至于封侯做相,即便是神灵赐福也不可能了。只是发发牢骚而已,韩愈不是这轻易放弃的人。其实,在接到要调往江陵的安排以后,韩愈就行动起来,不断给朝中写信,希望被调回。次年六月,韩愈就接到了国子博士的任命,比四门博士职位要高。苦尽甘来,这个签还是灵验的啊。诗的最后“猿鸣钟动不知曙”,猿鸣和钟声都没有吵醒韩愈,大概是登山累了。

韩愈竭力反对皇帝迎佛骨一事应该是后期的事,他直言进谏的性格不改。大概是措词太过分了,竟然说自从引进佛教以后皇上没有一个长寿的这样的话,这真是激怒了皇上,差点砍了他。幸亏别人求情,一下子被贬到十万八千里外的潮州。这么有才,这么努力的人,还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伴君如伴虎的朝代,真是不令人向往。

102页韩愈写的《石鼓歌》。石鼓文为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刻于十块鼓形的石头上,内容记述的是打猎的情形,字体为大篆,也就是籀文。韩愈认为记载的是周宣王的事迹,有人说是记载的是秦国国君的事。韩愈想把石鼓运到太学,这一建议未被采纳,当时朝廷对这样名贵文物没有足够的重视。诗中讲是张籍拿着石鼓文来劝韩愈为之写一首诗,韩语先是自谦,认为自己没有李白、杜甫的才能,写不好,但他终究还是写了。他介绍石鼓文记载的内容、来源,涉及到宣王对外征战,恢复周室中兴,诸侯朝拜,在祁阳打猎等场景,认为石鼓文一定是周宣王精选从臣中有才艺的人撰刻的。石鼓经历了风吹雨打,留存下来。张籍给韩愈的是纸本,文字毫发无损没有差错,但很难看懂,字体不像隶书和蝌蝌文,图画有点残缺。诗人对它们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用了生动的比喻。韩愈讲孔子没有到达秦国,《诗经》和《尔雅》里都没有收入石鼓文。感叹自己出生太晚,无法解读。回忆自己召为国子监博士时,曾沐浴祭酒敬拜石鼓文,建议把它放在太学,供学生们切磋,但中朝大官不重视,没积极回应,石鼓文于是无人关注。韩愈感慨世人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却不重视石鼓文。后来战争爆发,石鼓文无人收拾。人们重视儒家经典,怎么会把石鼓文排在前?韩愈决定写作《石鼓歌》,希望自己的心思不会白费。石鼓文在宋徽宗时从凤翔府迁至汴京,后来又被金人运到燕京,现在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

108白居易的《长恨歌》。从杨贵妃得宠,兄弟姐妹跟着后面荣华富贵,每天歌舞升平。唐玄宗会谱曲《霓裳羽衣曲》,宫中一派飘渺仙境景象。安史之乱爆发,玄宗携杨贵妃逃跑。马嵬坡“六军不发”,杨玉环被逼缢死在佛堂,唐玄宗掩面哭泣,却不能保护。回到行宫之后,玄宗伤心欲绝,孤独凄凉,诗人用很多意象渲染这种悲凉:秋雨、梧桐、秋草、落叶、白发、萤火虫、孤灯、迟鼓、长夜、冷瓦、重霜、衾寒。玄宗回宫后苦思杨贵妃,请一个来自蜀中做客长安的道士,给杨贵妃招魂。说在一座仙山上,有一个叫太真的仙人,模样看起来跟杨贵妃差不多。叫侍女通报,说汉家的天子派人来的见她。太真人刚刚睡醒,容貌寂寞,梨花带雨。一别音容渺茫,不见往日恩爱;也不见长安尘雾,将生前遗物递过去,心意仍坚定。二人两心相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诗人表达了对唐杨爱情的理解和同情。然而,清朝袁枚为《长恨歌》写了一个注,说“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我想这是一定的。在我看来,晚年的唐玄宗实在是昏庸无度,行为令人鄙夷。

读白居易的《琵琶行》。白居易被贬九江郡司马,送别朋友时,在浔阳江船上巧遇琵琶女,邀琵琶女弹奏一曲,她弹奏的技艺一定很高超,诗人在诗中做了生动的描写。诗人与琵琶女的交谈,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她年轻时曾受人青睐追捧,年老色衰后嫁给商人,受冷落,寂寞凄凉。诗人由此想到自己的境遇和琵琶女一样,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再次邀请琵琶女弹奏音乐,听着听着,泪水沾湿了衣衫。浔阳江上一相逢,琵琶声响了上千年。

122页,李商隐写的《韩碑》,主要叙述韩愈应召撰写《平淮西碑》一事。李商隐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从吴元济造反,然后裴度平叛,李愬雪夜入蔡州,吴元济被俘。当时韩愈随军,皇上令韩愈用碑文记载这件事情。韩愈当仁不让,认真撰写。然而由于李愬的妻子不满碑文未肯定李愬的功劳,进宫理论,碑被李愬的手下毁掉,皇上便令人重新刻碑文。李商隐却极为推崇韩愈的文章,说要把它抄背下来,像对待上古的文章那样把它传递下去。

128页高适写的《燕歌行》。高适早年穷困,过着流浪的生活。后来做过县尉,因为有感于“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愤而辞职。后来又到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幕府里当书记,接触到大漠风光,了解士兵的生活。安史之乱以后,他辅佐哥舒翰守卫潼关,并且有机会见到唐玄宗。后来又任西川节度使等职。可见高适过着军营生活,对平定安史之乱是有贡献的。这首《燕歌行》是他应和朋友的一首诗,朋友是从边塞回来的。诗表达的是守边将士保家卫国的主题。有对边塞军营生活的描写:敲响战鼓,旌旗飘飘,军队行进在关山要塞;用羽毛信传递消息,敌人的猎火隐照着狼山;边塞萧条、气候恶劣,有时还有风雨,士兵死伤一半,;但军中将领过着腐败的生活;将士们与亲人的生离死别,“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寄北空回首”。在战场上恶劣的边塞环境,将士英勇战斗,战争很残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诗人希望有像李将军那样的良将可以保家卫国,“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