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细雨文学网-中国纯文学经典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散文频道 > 悠悠我思 > 道德的困惑

道德的困惑

 

作者:褦襶子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1-08-05 阅读:
摘要:我是一个民族主义者,更是一个传统文化的捍卫者。可是一直以来,始终有一个现象困惑着我,那就是“尊老”问题。中国有着尊老

我是一个民族主义者,更是一个传统文化的捍卫者。可是一直以来,始终有一个现象困惑着我,那就是“尊老”问题。中国有着尊老爱幼的传统,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然而当改革开放后,人们几千年的传统价值观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许多传统观念都翻过来了。用黑白颠倒来形容似乎也不算过份。

比方说,谦虚在改革开放前始终被认为是美德,现在却在很多场合被视为虚伪;服从领导听从指挥现在在许多情况下被视为没有思想,奴性十足;言听计从,察纳雅言,成为有损尊严,丢面子的行为被广大“公仆”所不齿;一个年轻人更换工作单位过多,在过去无论是什么原因,都会被认为不安分,不堪大用。现在却成为了受聘的资本,阅历成了精神财富;改革开放前找对象,谈恋爱,介绍人都会向对方表示被介绍人如何如何地老实。老实是无可辩驳的优点。可是现在,哪个姑娘(尤其是城市里的)要是听说被介绍的小伙子老实,脑袋摇得象搏浪鼓似的,老实成了无能的代名词,老实被视为能力差,没有发展,没有前途,靠不住。不但姑娘们这么看,连一些老人们找女婿也有许多持这种观点的。传统观念与现实观念相悖的现象不胜枚举。就连“尊老爱幼”的传统也受到挑战。

由于计划生育导致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造成了当今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品格上的严重缺失。再加上时下教育的相对滞后发展“爱幼”也走向了两个极端。“积极”的一方,孩子的家长与亲属,普遍无原则地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没有过失的,先天素质超群的,前程无量的;消极的一方,大多是对别人家的孩子的认识,现在的孩子普遍没有教养,极端自私,高度自我,个人利益居上,不懂得与人和谐相处,不懂感恩。意志薄弱,只知索取,不懂贡献,欲壑难填。然而,却绝少有人思考过,所有的孩子都是“别人的孩子”,我们冷静客观分析别人孩子身上的弱点,我们自己的孩子身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长期的理性教育的缺失,已经让国人难以准确地认识事物。也正因为家长们不能准确地认识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缺失,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成了一句空话。学校教育的积极部分,被家庭教育的缺失迅速抵销。学校教育的不完善,致使孩子的品格教育流于形式,社会公德意识严重缺失。

本地一位优秀教师,作客本地电台直播间。谈起她刚刚在公共汽车上遇到一件事。她在公共汽车上遇到过去所带的班里的两个学生,而且这两个学生在她门下求学时还曾经与她有过比较密切的接触。其中一个还勉强与她打声招呼,另一个根本无视她的存在,就在她身边坐着,没有半点不自在。此位女先生感慨颇深。她的感慨,足以说明,她并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因为她对教育的认识缺乏深度。长期从事学生工作,我也在车上遇到过学生。大凡我带过的班里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九都能起身给我让坐。即使有不让坐的个别同学,我也会反思自己过去的教育的失误。力求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如果哪位国人将此理解为用长期辛勤教育,换取学生几乎不存在的一次公交车上的让座,那我会为我们这样的同胞感到悲哀。

二十余年,学生直接与我顶撞的现象微乎其微。即使透露出不明显的抵触情绪我都不会轻易放过的。并非我的心胸狭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的疑惑如果不能引起教师的注重,那他就一定不是一位合格的教师。我就从不要求学生见面主动与我打招呼,也不要求学生见面向我行礼。虽然现实中,经常有学生在我面前深鞠躬,问好。可这并不是规矩,而是学生的感情使然。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如果你觉得老师我不配受到你的尊重,你可以不用与我打招呼,可以不用向我问好行礼。如果你们向老师行礼,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行为。多年以来,我的学生在大学毕业,读研,考博,甚至谈恋爱都有回校征求我意见的。其实有的孩子,这时的学问已经远远在我之上。可是我在他(她)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这就是感情。

一次一位高二学生,因为扰乱课堂纪律,被我找去谈话。因为平日里接触较少,尽管我向他晓谕了道理,我还是发现这个孩子的眼神中存在抵触情绪。最后我告诉这个孩子:扰乱课堂,你是侵犯了全体同学的利益,这一点我必须向你明确,不可以再出现。至于你刚才心中的不满,那是针对我个人的,我可以不过问。因为我没能解除你心目中的困惑,令你仍然对我的教育滋生反感,这不是你的过错。而且,我会继续反思。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你一个答案,以解除我们之间的困惑。当我说完这些话时,我发现这个孩子眼神中抵触情绪淡了一些。后来,我调查了这个孩子当时在班违纪的经过,反思我当时的一些言语,并到他们班上为我当时教育他不准确的几句话向他道歉。在我道歉的整个过程中,这个孩子在始终不敢看我的眼睛。我与这个班的学生讲了如何正确对待个人过失与批评后,就离开了。此后这个孩子每次见我的面,虽然都只微微地点头行礼,问好。可是我从他的目光中感受到了真诚。学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全体教师必须步调一致。否则,学校教育就不会取得好的效果。我们现在的校领导,绝大多数缺乏这种意识。所谓好的校长,也不过是在教学上时间抓得紧一些,教学工作奖惩公平一些。育人教育基本上属于放任自流状态。“养成”教育我们谈了二三十年了,时至今日也没有形成规范化。所谓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仍然是各行其是。

没有惩诫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学生违犯行为规范,没有任何惩治措施。学生做错事,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只有告诉学生你哪错了。可事实上有许多学生是明知故犯,根本就不是不懂而无意识地犯错误。久而久之就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了,做错事可以不负责任的意识。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就在这种名虽美实责贻害无穷的教育中丧失了。这样的教育越多,越促使孩子们丧失责任意识。最终结果就是形成整个社会责任意识的丧失。

但是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我还是要提醒全体教育界同仁,不要轻易地把学生从课堂中赶出去,哪怕因此对教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学生不离开课堂,再犯错误,也还是淘气的“业余选手”,如果将其反复赶出课堂,孩子学习上跟不上进度,这样的孩子就成了“专业犯错误”的选手了。赶学生出课堂,是饮鸩止渴的教育。是教师责任意识的缺失。一个缺乏责任意识的教师,怎么可能培养出有责任意识的学生。教师不仅是需要把课堂驾驭好,管好课堂不是教师的终极目的,教师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

一人没有责任意识的孩子,就是没有社会使用价值的人。只是绝大多数的家长认识不到这点。在孩子学业失误毕业后找不出路时,他们都不会想到思想教育。事实证明,一个人在社会中从事任何职业,专业知识起作用的比重只占百分之二十左右,而专业知识以外的学问要占百分八十左右。国人对德育的狭隘认识,已经构成学校教育的巨大障碍。老师要是找家长谈孩子学习,家长会认为老师对孩子负责任。老师要是找家长谈孩子学习以外的教育,家长大多会认为老师找孩子毛病,刁难孩子。德育在家长心目中根本没有地位,甚至认为是耽误学习。

国人不但爱幼缺乏理性,尊老同样缺乏理性。一次在一辆公共汽车上,一老一少上来爷孙俩(估计是),一位剃光头的男子起身给老人让座。这位老人,不但没有半个谢字,并且自己没有坐,而是让比他还高大的孙子坐上去。自己却站在旁边摇摇晃晃。众人都投去异样的目光。这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那位让座的光头男子,走过去把那个“孙子”从座位揪起来。这位爷爷上前阻拦。

没有想到刚才还礼让座位的光头男子大吼一声:“滚一边,老不死的!”

那位爷爷指着光头男子说:“你怎么这么没老没少!”

光头男子怒目圆睁,你***的再罗嗦我弄死你。老子再“进去”,省得见你这种老不死的。

众人虽然不满意这爷孙俩,可是对于光头男子大骂老人也都窃窃私语。

这位溺爱孩子的爷爷一见此情景还来了劲:“没见过这么没老没少的,你对你爹也这样?”

光头男子听了这话,愤怒地站起来,就要冲过去打那位溺爱孙子的爷爷。可是那位孙子去被这阵势吓住了,站在旁边一声不出。我伸手拦住那位光头男子。我到不是为了帮助那爷孙俩,而是不想这位刚刚脱离牢狱之灾的壮年男子再到牢狱里去牺牲光阴。光头男子,甩开了我说:“你少管闲事。”我没有理会他,而是对那位溺爱孙子的爷爷说:

老人家,也你也少说两句吧。他(指光头男子)虽然鲁莽,你也不对。他对他爹什么样,我不知道。可是你刚上车,却是他起身给你让座。你这么大岁数不坐,却让给比你还高大的孩子。这位溺爱孩子的爷爷听到这竟然理直气壮地说:“他让给我,我愿意给谁坐,就给谁坐。他管得着么。”我反问这“爷爷”:“他(指光头男子)有义务给你让座吗?”这位溺爱孩子的爷爷竟然理直气壮地说:“尊老爱幼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我冲着老人质问说:老人家,美德不是这么理解的。中国之所以尊老爱幼,幼是指那些须要帮助教育的孩子,你的孩子比你还高,他理应象你说的懂得尊老,你也理应象你刚才理直气壮教育人家(指光头男子)时,把这种道理教给你自家的孩子,可是轮到人家你就“尊起老”来了,到你自己家的孩子就不用“尊老”了。这合理吗?再说尊老是因为老人经历生活岁月久远,道德修养高,所以才值得世人尊敬。要是年岁大就值得尊敬,那我们都应该尊敬乌龟,乌龟比人类的年岁大多了。他(指光头男子)做得是不对,可是如果说他没有尊敬也是没有尊敬你的对别人一套,对自己家的孩子一套的不道德行为。

这位溺爱孙子的老人想说什么,可是在大家的哄笑中他终于没有说出来。光头男子,也不再冲着我来劲了,坐回座位。他刚坐下,上来一位老大娘,他又站起来让老大娘坐下了。后来老大娘与他同站下车,他还扶着老人下车。下车后看都没有看老大娘一眼就转身走了。

这件事后,我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深感国人道德观念上理性的缺失。有资料显示,西方人的观念里比较重视爱幼,对于敬老却大多体现在生活的帮助上。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发现许多曾经获得过各种国际大奖,甚至是诺贝尔将获得者,都在图书馆做杂务。国内去的人多次问这些曾经叱诧风云的老教授、老科学家:“你们对社会做出这么多贡献,美国政府却这么对待你们,你们不感觉这个社会不公平吗?”

可是国人们得到的答案却几乎都差不多:没有什么不公平,这是社会的新陈代谢,我们的贡献是过去。社会的角色是固定的,我们即然已经不出成果了,怎么能躺在过去的功劳薄上继续占着位置,阻碍年轻人发展呢!

这种观点,让我们的许多老教授、老科学家汗颜,只要有点成就,就一辈子抱怨社会对他们待遇不公。什么职位待遇都拼命地却抢。得不到就说什么“卸磨杀驴”。而实际上许多老教授与老科学家都已经知识陈旧,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却为了物质待遇占着位置,令年轻人无法发挥作用。影响年轻人的积极性。而且这些老人一但有了荣誉就不思进取。我们学校看门的,图书馆管理员,后勤保管员都是高级教师,可是一线工作的年轻人却因为这些老人占着名额,始终无法晋级。劳动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挫伤。这些老“高级”,工资是年轻教师的二倍还多,但工作却大多是年轻人在做。可见中国的尊老道德,的确有些落后于时代。即使在时下的中国,一个孩子要是怀疑长辈或者师长的观点有错误,都会被扣上不尊敬师长的帽子。学生要在老师面前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就会以“顶嘴”视为大逆不道。只有惟命是从的孩子才被视为好孩子。“不听话”成了所有孩子的罪过。

社会是在对过去的否定中得以发展的。“听话”两字是奴化教育的重要特征。教师也在“听话”的教育中不断蜕化。思想上的陈旧已经到了严重影响中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地步了。道德的反思,是中国思想解放的前奏。不摆脱陈旧缺乏理性的道德束缚,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成就会很快丧失。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