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纽约(四)

——自杀的孩子
只有中国的孩子学习辛苦吗?读这篇文章,你会发现,其实不然,美国的小学生都亚历山大。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家校外辅导机构作文辅导班的一位老师。
他描述了自己一个叫莱娜的学生的表现。最近几个礼拜她一直很焦躁,孩子们全都是,他们感觉到空气的紧张气氛。当地的公立学校和特许学校的孩子们,在放学后可以来这里寻求作业上的帮助,作业辅导大致在下午5:30结束,然后根据每周的安排,他们要么参加小提琴或拉丁文的培训,要么上创意作文辅导班。
莱娜参加了由作者指导的作文班,每周六他们有写作训练营,经常会有作家来参观,他们会启发孩子们如何写好作文。最近来这里做客的作家是扎迪史密斯,在作家的指导下莱娜也写了一个以他父亲为主人公的英雄的故事。莱娜今年10岁在本地的一所特许小学读五年级,在学校里上完9个小时的课后,她每天至少还要做两个小时的作业,她是个很勤奋的学生。
但在最近的几个礼拜里,她读得非常吃力,他们全都如此,他们的作业量在逐渐增加。随着4月的大考临近,他们的压力也在陡增,除了常规的作业以外,他们还要做没完没了、千篇一律的标准习题集。习题集被带进了作文辅导班,莱娜坐在课桌前,只有一只耳朵在听老师讨论聂鲁达的诗,一边还在做着应用题。应用题后面,还有选择题,它看起来像是在一条流水线上。她好像屏住了呼吸,加上习惯性的胃痛,脸上失去了笑容。她的父母害怕把这个问题挑明,害怕去想这个问题,害怕他们的女儿被勒令转学。“这么多功课,这么大压力,要是最终我还是上不了大学的话,该如何是好呢?”就在她就读的特许学校,每一条走廊都有一个名字:哈佛路、耶鲁广场、普林斯顿之路,常春藤联盟名校的名字每天都在她面前晃悠,就像一个隐隐绰绰的标靶。
“我觉得还是死了好啊!”一个孩子瞪着面前没完没了的练习题说到,泪水随即从他的脸颊上淌下来。他今年8岁,就读于本地的一所特许学校。“我希望有个跟我长得一模一样的机器人,可以代我考试。”一个8岁的小姑娘说,她就读于公立小学。数学题全都大同小异,大部分的应用题只是改了改数字而已,一旦你记住了公式,接下来只需要把数字填进去就好,随便哪个机器人都能胜任这个任务。但阅读题却常常令这些孩子找不到北,这些题目表述大多有一种误导的作用,马斯库做一道阅读选择题的时候陷入了困惑A和B都有可能。如果碰到的题目都那么模棱两可,谁都会讨厌读书。
纽约的孩子、中国城市里的孩子是不是很相似?据说,现在中国每一百个孩子就有一个自杀的,专家建议我们尤其要注意那些压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