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连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资治通鉴,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孙权字仲谋,是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建者。北宋苏轼的词《密州出猎》中“亲射虎,看孙郎”;曹操曾称赞到“生子当如孙仲谋”,九岁的他就敢出使敌营要回父亲的遗体。可见孙权很勇敢,当然,他一定也很爱读书。哥哥孙策死后,他成为东吴的掌权者。与蜀联合打败曹操,坐拥东南。
《孙权劝学》讲述了孙权劝吕蒙读书学习的故事。文章包括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三个部分。来看看孙权如何劝学?1.提出要求: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消除疑虑:不当博士,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施加压力:卿言多务,孰若孤?4.现身说法: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此强调学习的必要性;委婉的批评,堵其借口;提出学习目标的可行性,教给学习的方法;现身说法。孙权是一个好的领导,关心属下,重视培养人才,提高素质,重视学习,鼓励下属,语言很亲切,关心带着期望。
吕蒙字子明,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吴下阿蒙”是一名武将,缺少学识和文才,所以“吴下阿蒙”后来就成了没文化的代名词。吕蒙作为一介武夫,害怕学习,不愿意读书很正常,但是在这样一个有权威又懂关爱的领导面前,他还是很听话的。所以就去认真读书了,结果读书果然可以改变一个人,他自信地讲述思想谋略,谈吐不凡,气质外露。所以当鲁肃经过与之交谈时,难免大惊小怪,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原先是小瞧吕蒙的,部下劝告他,吕蒙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应该与之交好。见了面,一交谈,鲁肃发现吕蒙不再是记忆中没文化的一介武夫,而是胸中有丘壑的有谋略之人,不由得对他敬重起来。鲁肃在东吴的地位也很高,杰出的战略家、外交家,但是为人忠厚,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谈话很亲昵友好,调侃中有由衷的佩服,最后与之结友。鲁肃真是爱才、敬才啊!
读了书的吕蒙自然也是很自信的,在鲁肃面前也不必要过于谦虚,就自豪地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调侃鲁肃“见事之晚”。取笑中有自鸣得意,调笑间充满情趣,二人的亲密关系可见一斑。
读书悄悄地改变了一个人。愚蒙读书,则才略外显。而天赋异禀的仲永,因为不再读书学习,最终沦为普通人。读古人的故事,明白读书的意义。读故事,明道理:①有才华,有学识(爱学习)的人能获得别人的尊重。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③位高者应该敬才、爱才。④开卷有益,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⑤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物。⑥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⑦与《伤仲永》相比,后天教育很重要。
不能因为没时间就放弃学习,读书的时间是挤出来的,只要发奋学习就能学有所成。勤学是成功里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或许我并不聪明,如果我能勤奋学习,刻苦用功,也能取得好成绩。